每年一度的体检开始了。
以前是指定去一家医院体检,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这次,单位提供了六家医院供个人自由选择。
我很好奇,拿着这六家医院反复揣摩,寻思,要么是单位领导为避嫌,要么是这六家医院相互竞争。领导避嫌是害怕大家说闲话,一定是得到了某些好处了,要不然,那么多医院都可对职工进行常规体检,为何偏偏选定这家医院呢?要知道,每年的体检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好事者精略算了算,大约有百多万。何况年年体检呢?
据我所知,在这家医院体检已有近十多年了,也就是说,这家医院累计收取单位体检费近千万矣!因此,如此巨额费用,不能不令人产生某种联想。在如今的形势下,担戴这种“拿回扣”,“拿好处”的嫌疑,确也令人心惊胆颤。
另一方面,看来,各行各业的严重内卷,也反映到医院里来了。估计以前那五家医院每日银子滚滚,可能不屑于顾这每年百多万的体检费,故而也没有参与竞争。
如今,一下子涌进六家医院来兜揽这门生意,确乎令人乍舌。而且,据介绍,这些医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提供免费车辆接送,有的提供绿色体检通道,有的拍胸脯打保证,说是要详尽解读各种体检结果。尤其是这一点,令人感兴趣,因为,在以前,体检完后,那报告单也没有谁来给自己解读,到底有病还是没病,病轻或是病重,完全是两张皮。
因此,有好些同事虽然年年体检,但是,仍然效果不大——没有起到很好的预告病情的作用。他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发现患了不治之症而郁郁离世。从这方面来讲,这些常规体检几近儿戏,无非是拿钱买个心安而已。
由此可见,那些顿然醒悟的医院蜂拥而来拿出优厚条件招揽生意,盖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低成本低而风险又很小的生意,何乐而不为?况且现在各业凋敝,内卷得吐血,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委实日子不好过。
领导的顾虑以及医院的内卷,两者同频共振,于是,有了今年的体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爽局面。
我感到很是爽歪歪!如此竞争,总有一方得益。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只有竞争,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只有竞争,才能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和优惠。
竞争的市俗俚语,现在叫做内卷。别害怕内卷,像这样的内卷,越多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