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砚风雨,
流连过峰石贫瘠,
夫曰‘曲水流觞,已为陈迹’,
以千古而序。”

《松烟入墨》是一首歌曲,描述了徽墨——“松烟墨”制作的过程。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松烟入墨,情深故里。听着这首歌,我们仿若展开了一卷不染世俗的水墨画,画中有老树、虬藤、寒山碧水、牌楼村驿,二三摇着藤黄扇的乡人蔼蔼絮语,他们好像在说:“世间无边风光,而我志在山水之间,点一支松烟,沏一壶香茶,看袅袅炊烟飘然离去。”
特别喜欢这首歌曲,几丝叮叮泠泠的落珠声随指尖拨出 ,思绪万里,苍茫间“折一枝寒山凝碧,上有白雪堆积,数不出青针瘦密,燃一缕苍炱升起,松香久散不去”......
松树似乎化成了一绺一绺的烟雾,如梦如幻,融入山林,融入砚台,化作纸上的墨香几点。苍劲松树温柔了,成为松烟墨,便就成了中国人的珍宝。

松与墨一相遇,就像伯牙子期,如若君子的相逢,互相懂得。墨就有了松的一生,松的情志,松的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