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答谢中书书》文本思考

《答谢中书书》文本思考

作者: 零朔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00:08 被阅读0次

    文体上是一封回信,全文已不可考。从文段来看,本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统领全篇,“山川”是山河之意,然而究竟是哪里的山河?作者并未明说,有可能是他隐居之处所见之景。“古来共谈”点明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传统,暂且作为作者欲与谢中书交流的目的。

    接着是分两个层次描绘景物,第一层次为2~4句,总体描绘“山川”美丽的四季景象。

    第2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写山,后写水,先写仰视之景,后写俯视之景,呼应了“山川”二字,体现了角度的多变。“高”是山的特征,“入云”是对其特征的具体描述,“入”字为“钻入”“插入”,写出了高山向上生长的态势,化静为动。“清”是水流的特征,“见底”可见“清澈”的程度,“见”为“看见”,极言水之清澈。

    第3、4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从岩石和植被来写山之景,都属于“面”上的描绘。“五色交辉”说明颜色丰富,“交”为“互相”“相互”,写出了不同颜色的互相映照。“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一句,“青”与“翠”都是绿颜色,“四时俱备”说明了四季都有,“俱”为副词“都”,写出了“青林翠竹”长青的特征,也表现了山林一年四季的青葱翠绿。

    第二层次为第5句,分为两个分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为早晨之景,“晓雾将歇”说明了雾气即将消散,但还留有几分朦胧,是静景;此时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朦胧之中又有十分热闹,一个“乱”字道出啼叫的“无秩序”“混乱”,竞相啼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是动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个“欲”字写出了夕阳西下的过程,此时夕阳即将落下,但还未完全落下,尚有余晖普照大地,是静景。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竞”字又表现了鱼儿跳跃的活力,似乎在竞争,似乎在比拼,是动景。

    然后,作者以一句议论来评价这“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形容人间很有意思,人世间确实充满了七情六欲,而陶弘景是开创了“茅山宗”的著名道士,是已经出世的隐士,“欲界”是陶弘景想要逃离的地方,当然,他终究还只是一个未得道成仙的“人”,因此非常向往“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这美丽的山川也就是陶弘景在人间最喜爱的所在了。

    最后,他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前面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相矛盾的。他可能是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古人谈论山水,但未必能真正欣赏和领悟山水的美,大多数人流连于“欲界”的名利,而迷失了亲近自然的本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士人追名逐利的悲叹;二是暗示,谢中书亦不能欣赏真正的山水之美,并不是陶弘景真正的知己。

    由此观之,结合陶弘景多次拒绝入世做官的经历,这篇回信可能是一篇拒绝信——拒绝谢中书邀请他入朝为官的信。

    A老师补充: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细读还可以更细一点小雾将歇是静,但是以动写静,用一个动词歇,拟人化,写出晨雾由浓到淡,一个将字突出变化过程,可以说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写出晨雾飘渺朦胧悠然的状态猿鸟乱鸣,自然是写动,写声,以动衬静,衬托早晨山林之清幽,实乃道心之佳地,晚来日颓而人不颓,此地并不荒寂,而实更有生机。欲界指的是佛家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作者虽然是到家,但他后来受梁武帝的影响,也同时修佛,他主张是儒释道三家融合算是第一人,所以这个欲界的确指的就是人界,这个仙都就是他心中的道界,是他的道心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谢中书书》文本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vq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