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己认为不擅长的事,是真的不擅长吗?

自己认为不擅长的事,是真的不擅长吗?

作者: 渺渺的美育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7:54 被阅读106次

这周依然没有时间写作业,只好将去年写的一篇反省文修改一下当作业了,当时正好读到李笑来老师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关于元认知的那一篇,于是赶紧应用了一下。

元认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困扰

自己虽然读着法学博士,但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对自己所学的法律,始终提不起热情。“我不喜欢法律”,“我不擅长学习法律”,“不想继续学习法律了”,“参加学会,发表,讨论什么的,都不是我喜欢且擅长的”,“成为研究者的人生,对我来说一点魅力都没有”,这些念头常年都盘旋在我脑中。久而久之,自己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不具备将法律学好的能力。

至于不擅长、不喜欢的原,我还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说法: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擅长的是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理性的、逻辑性的推导。这也是多年来做各种心理测试、职业性向测试得出来的结果,因此自己对此深信不疑。

分析

这个自己深信不疑的结论,真的正确吗?这个所谓的“结论”,推导过程靠谱吗?就算是真的,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吗?

不想继续学,不想过研究者的生活,其实都是基于“不喜欢、不擅长”这个结论之上的,所以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不喜欢、觉得自己不擅长学法律,是反思的重点。

不喜欢的原因,一针见血地说其实就是:不懂。抽象的理论对自己来说理解难度很大,记忆力不佳让这个过程难上加难。这些原因其实又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不擅长,也就是说“不喜欢”是因为“不擅长”。确实,有谁会很喜欢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呢?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不擅长变为擅长呢?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擅长做法律研究呢?这些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呢?如果是后者,那就去学、去练习不久好了吗?

我认为学习、研究法律所需要的能力大概有这些:记忆力、微观知识点学习・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功底、对法律本身的兴趣。一个个来分析吧。

①记忆力。事实证明,做法律研究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成为律师或许有较高要求,但纯粹做法律研究,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可以弥补记忆力的不足。

②对具体规则的学习、分析能力。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很具体的微观事物的把控能力很弱,既“不在乎”也“想不清楚”,当然也因为不在乎就更缺少动力去费劲搞清楚了。反之可能宏观思考能力较强,凡事动不动就能上升到哲学或者宇宙的高度。暂且不管这个自我认识对还是不对,这一点似乎对于学习法律也不是必须的。前者有黑沼老师做代表,而上村老师显然是后者。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理论跨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尽管被弱化了,但要成为一个一流的,有学术创造力和活力的学者,宏观思维能力反而是不可或缺的。

③逻辑推理能力。这个能力显然不是天生的,人人都是后天习得的,并且但多年的学术训练下已经有明显进步,当然通过进一步的“刻意练习”还能有更大发展。

④阅读、写作能力。虽然是明显的弱项,但这几年来已经有显著提高,至少足以能够发表像样的论文了。

⑤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这个是需要恶补的环节,得通过海量的阅读、思考、写作,慢慢积累。但不用急,这是个跨越一辈子的过程,就像朱敬一教授所说,他的知识95%都是博士毕业以后积累的。

⑥对法律本身的兴趣 。对法律感兴趣,其实是什么?我现在渐渐明白,法律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和建议,也就是说对法律感兴趣其实就是对社会感兴趣。

对宪法感兴趣,就是对社会的管理者和社会的组成者的关系感兴趣;对民法感兴趣,就是对社会的组成个体之间的关系感兴趣;对刑法感兴趣,就是对超出社会共识界限的个体的处置方法感兴趣。那么对公司法、证券法(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就是对企业和内部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的关系等等感兴趣。

通过⑥的分析,至少清楚了一点:我学习法律以来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法律对我来说只是脱离现实的、枯燥的理论,我几乎没有把法律和现实结合起来去理解。法律对我来说是死的,但是大部分法律来源于社会规范,是活生生的,尽管看似抽象,但与社会的发展和运作密不可分。脱离实际去理解,当然会觉得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了。

原来,我一直没有真正认识法律究竟是什么,从没有从法律的本质上去理解它,只看到了表皮(规则),没有看到其灵魂(目的,存在意义,作用等等)。这才是一直阻碍我走入法律大门的最大障碍。

至于被我视为不擅长理由之一的“感性人”之说,试着这样反问:感性,就一定不适合学习法律了吗?就一定是弱势吗?创造力不正是法学所需要的难能可贵的能力之一吗?

解法

综上所述,我觉得自己不喜欢法律是因为不擅长,而不擅长,并不是因为有无法改善的能力缺失,而主要是因为我一没有深度思考过法律究竟是什么。想要喜欢,就要努力变得擅长,想要变得擅长,就要在这个领域达到认知升级。

如何升级?其实和其他所有的认知升级的方法一样,将概念一个个理清,并建立相互之间清楚的联系。回想起来,阻碍自己对很多法律理论的理解的,正是由于对基础概念的不清不楚所致。 概念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不清,看再多的资料,也无异于在沙子上建房子,到头来都是无用功,也就怎么也擅长不起来,喜欢不起来了。 

行动方案:只字不差地阅读,阅读后反复思考,直到把一个概念真正搞清楚,并思考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相信这样地“刻意练习”下去,在法律领域实现认知升级将指日可待。

后记

写下这一片文章后已经过了一年,我已经顺利提交博士论文,现在已经在区块链行业的海洋中摸爬滚打了。虽然到最后我也不能肯定地说自己是否真正爱上了法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投身现实世界的这几个月这段时间中,我反而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做学术研究的热爱。同时与现实世界近距离接触,反而大大帮助了我对抽象的法律的理解,以前绞尽脑汁也无法理解的、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理论,现在在我眼中变得无比鲜活,有血有肉了。

如今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能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应用到这个领域来。人生没有白费的经历,相信这曾经令我煎熬不已的岁月,一定会在未来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自己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己认为不擅长的事,是真的不擅长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w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