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能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人的心态的现象。
对于一些之前比你强的人,比如你的小领导,你的同学,你的同事……在看到你分享的所谓“美好”,乃至于一些非常不显眼的,比如你忙,你飞这飞那……
只要别人看到你的“进步”,你的“好”,就不高兴。当然不会为你点赞评论。
当你看到一个原来很不如你,甚至你感觉他很傻比的人,最近发的朋友圈都是走“高大上”路线,第一眼看到,什么心态,是不是有种厌恶的感觉,细细品味,那其实是嫉妒的感觉。
他之前不如你,最好以后也不如你,甚至一辈子都不如你,这样你可能才会愿意与其交流互动,因为这样的过程会让你觉得自己有优越感,以强者姿态应对弱者,是很多人都迷恋的感觉。
而某一天,那些之前的下属、lowb同学,眨眼间做了一些你做不到的事,或者在做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事,你之前的优越感瞬间变得空空如也。这个时候,你不高兴了,这是应该的。因为你和大多数人一样,还处在人生的某个特定阶段,听一位大师讲,人的一生基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 自己不好,别人也不好
- 自己不好,别人挺好的
- 自己挺好,别人不好
- 自己挺好,别人也挺好
大师讲世上大部分人都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反复穿梭,很少数人能够进入到第四层,即:
看得见别人的好
大师说的必然有大师的道理。
自觉自己可能处于第二阶段,感觉自己糟糕,感觉别人都挺好,这里的挺好,是指别人的生活状态,不一定是认识的人,哪怕地铁上的偶遇小姐、公交车上的耳机先生,还有那些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男女,在某一刹那都让自己觉得,人家的生活真好……
产生这种心理,根源在于“比较”二字。大多时候别人拥有我们想要却未得的东西,我们会产生比较心理,而且是奇怪的“别人好我不好”的心理,甚至会演变成更可怕的“别人行我不行”……
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公允不客观的甚至是有些盲目的。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过去经历,我们只看到了对方当下的状态。当下的美可能是过去几十年的经历积累的,也可能是过去几十年的心态导致的,当下的任何状态往往是不真实的。它源自于过去,但过去又不可见,像一个黑匣子,我们只能看到当下的输出结果,却不知道黑匣子里究竟是什么。
其实也不必去探究。
只是我们自己或许从更宽阔的视角去看待、去思考。社会人之间的好坏、美丑、竞合等等,都不再是学校里唯成绩论的单一评判标准,它是更多维度的资源实力的比拼。单一维度上,我们的输赢都是暂时的瞬间,并不代表我们其他维度也超过别人,更不代表我们今后可以高枕无忧。
尽量摆脱这种心态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想法,是否僭越了。
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应尽量去发现别人的好。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老话一点都没错,不单只是风景风光有美,每个人本身也有美。美即是好,好即是可取的一面。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善于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即使在特别讨厌的人身上也能学到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还有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事吗?
那问题来了,看得见别人的好,真的难吗?
是的,很难。需要去除分别心,换位思考,增进同理心和共情力,这本来就是世界难题,却是值得一生去追寻进阶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