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86天早安问候。
我们为什么对孩子总是不耐烦?
仅仅是脾气修养不好吗?
其实,跟每个大人的心理状态有关。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常常在三种状态下变化,即父母、孩童以及成人。
父母自我状态:
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而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生命早期获得的经验,包括“必须”、“应该”,父母自我状态是“权威的”“教诲的”。
孩童自我状态:
常常是情绪化的、冲动的,自发的,凭感觉做事。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有逻辑”、“理智的”,所做的决定建立在数据的收集和客观分析之上,不受“父母状态”和“孩童状态”的干扰。
当孩哭闹时,为什么这么容易激发父母的不耐烦甚至是情绪崩溃?
是因为很多时候是大人陷入了“孩童自我状态”,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在父母面前哭泣着,无助而恐惧的孩子。
这种复杂的情感会引起情绪的波动,让人暂时忘记了自己是父母,而已经化身为一个孩童,一个冲动、愤怒、情绪化的孩童。
我们常常说陪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其实就是这样的心理成长过程。让自己尽量保持着成人自我状态,理性的处理问题。
所以,对孩子不耐烦时,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自我状态。
当然,对孩子的耐心也很重要。
比如,孩子哭着要买玩具,撒泼打滚,家长怎么办?
很多父母会会选择头也不回地走掉,让孩子自己跟上来(其实是让孩子让步,顺从父母的意愿)。 这样的父母会觉得自己这样做,能让孩子更听话。因为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不会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
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已经明确告知了孩子为什么不能买,而孩子却想着用撒泼打滚的方式想让父母屈服的话, 可以选择拒绝,但可以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他。这远比头也不回地走掉好。
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他,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给予安慰,转移注意力,这时孩子发现这个法子没用,也就不会再闹下去。结果看上去是一样的,没给孩子买,可孩子的感受会很不一样。
一种是被忽视的需求和情绪,一种是被尊重的沟通。
而父母自己的感受也会不同,一种是气呼呼地责备,而另一种是平和地养育。
其实,我们并不是从来没有耐心,而是被焦虑着急取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