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文化过新年
爆竹声声辞旧岁,而今年却分外安静。原来是政府提倡文明过新年,禁止燃放鞭炮。即使年三十夜里也听不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移风易俗新年景,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祥和与宁静,天空也更加蔚蓝。
除夕夜,我们家的传统是吃饺子。妈妈总是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爸爸就打趣妈妈果然是我们家最会花钱的人。然后,一家人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的春节晚会,和全国人民一起普天同庆过大年。
新春伊始,央视的《经典咏流传》把我们一家人牢牢地拴在了电视机前。我感叹原来诗词还可以当歌曲唱啊!妈妈告诉我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的很多诗歌都是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有些还是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喊得号子呢,因此多数诗句辞藻简朴,句式回返往复。到了汉代及后来的唐宋,政府官方还设有专门的乐府在民间收集诗词加以配乐。灵机一动,以后我也把诗词变成歌曲唱,必然事半功倍,把诗句背得又快又牢,真是妙招。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多励志啊!虽然我只有九岁,也能从诗句里感受到苔花的力量,苔花虽小也要怒放。妈妈说这就是诗词的魅力,经典传颂下来的诗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这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这时,爷爷感叹道今年真是文化过大年,这是新的年俗。
一年又一年,年年不同,我们的“年”既保留了传统的年味,又演变出了新的风俗,我们的“年”越来越文明、有文化。
作者信息:
宋天晴 女 9岁 五条路小学 三年级 指导老师:姚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