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写营作业‖我喜欢的作家刘震云

读写营作业‖我喜欢的作家刘震云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4-04-14 15:04 被阅读0次

参加理事会读写营第八期,有幸听了张司令的第一堂课,真是受益匪浅。

关于读书,我以前总以为博览群书很好,所以看书都是信手拈来,翻开就看,从不挑选,完全没有针对性。

也不去思考,最多看到精彩处感慨一下,过后就忘。也懒得做笔记,所以,读过等于没有读。

要想有进步,必须得像张司令那样读书。

张司令的阅读很健康,既有阶段性,也有动笔动脑做批注会思考的过程,以后自己得改变下阅读习惯。

说起我喜欢的作者,因为我阅读不太会思考,完全是凭自己感觉看书,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对这些书的每个作者都很崇拜,很喜欢。

但是说起印象最深的作者,还是河南作家刘震云。

我是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搜资料时才知道中国有个标签有“中国版的《百年孤独》”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后来获得矛盾文学奖,正是河南著名作家刘震云写的。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2009年出版,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

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

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

《一句顶一万句》,开篇即淋漓酣畅,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此书人物出场让人眼花缭乱,作者如造人的女娲,一时兴起,藤蔓甩出的泥点子立地就活了。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名气太大,属于世界级的巨著。《百年孤独》的百年漫长到迷雾重重,而刘震云笔下的一百年,清晰而荒诞,更具有神奇的现实魅力。

所以马尔克斯是马尔克斯,刘震云是刘震云,没什么可比的。如果硬要比,不如说《故乡天下黄花》《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百年孤独三部曲”。

三十年前,刘震云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最近出版的《一日三秋》是他的第十部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的叙事开始于“民国初年”,《一日三秋》写到当下,小说里的时间,已跨越百年。

《故乡天下黄花》是从民国初年写到20世纪60年代,家族争斗,战争、运动的血腥,文字几乎不带感情;但是那种粗粝的叙述,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一日三秋》也给人更强烈的真实,里面的人物都是活的,有生气,甚至有气味。

小说中花二娘是个怨魂般的存在,等情人花二郎等了三千年,到延津人的梦里去找笑话,讲不出笑话的人要被花二娘压死。

而延津最大的笑话,是花二郎三千年前就被鱼刺卡死,让人扔到了黄河里,这一事实只有花二娘自己不知道。

花二娘是一团不能超脱的宿命的焦虑,无穷无尽的悲苦,需要“笑话”去稀释。

刘震云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平淡的,真实的,这是我看完刘震云三部曲的最终感受。

如果从作者1979年发表的第一个短篇《瓜地一夜》算起,讫于最近的一部长篇《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那么刘震云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时间是1979年到1986年;

第二个阶段主要以中篇小说为主,时间是1986年到1991年;

第三个阶段以长篇小说为主,时间从1991年开始讫于今日。

我比较喜欢的刘震云经典语录:

1.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2.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人多的孤单。

3.沉默,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失望。

4.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5.借钱的时候会发现朋友挺少的,想要托管一件事的时候,发现朋友更少了。

6.肺和肝我都不要了,把心还给我。

7.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8.一段感情是否要继续,不是看对方隐瞒了什么,而是看你要什么。

9.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10.一个人的孤独并不是真正的孤独,而当他试图寻找另一个人或另一句话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时,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完全契合自己心灵的人或话。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11.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而那句话只是火药仓库内划燃的一根火柴。

12.生命就像一条河,河水不断流动,带走了一些东西,也带来了一些东西。

这些话语,句句经典,凝聚了刘震云多年的哲思和文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营作业‖我喜欢的作家刘震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dr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