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是没事,但是不好意思让你老请我吃饭。我想找的男朋友可能就是以后的结婚对象,也没有精力去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
她表面看起来很理智,将友情和爱情区分得很清晰,其实内心也暴露对不确定东西的害怕,害怕交往过程中,让感性占了主导。
有个同事叫晓甜,是典型的外冷内热的摩羯女,对恋爱尤为谨慎。大学毕业后,家里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容貌中等,也是大专毕业,在家那边上班,晓甜在外地上班。
对于晓甜来说,初见印象如同曹操面对鸡肋,加上是亲戚介绍,想给对方一个机会,打算处处再看。两人异地,也就经常在网上聊聊天,节假日男生会买些礼物,晓甜回家时两人也会一起玩。一年多连手都没牵过。这一年多差不多都是男生付出较多,但晓甜也对他没什么恋爱感觉。由于付出很多,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后来男生放弃了,两人也就断绝联系了。
后来从亲戚那里得知,男方母亲对此抱怨,“要不是晓甜,儿子以前其实有个机会”。有些人天生只知道别人浪费了自己的机会成本,却不知道很多东西都是相互的。
晓甜暗暗叫苦,本来自己兴趣不大,因为亲戚的原因给了对方一个机会,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还真有点类似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这场相亲中,晓甜虽然不是很钟意男生,但由于亲戚的面子,想处处看,一方面表明自己不善于拒绝,一方面也说明晓甜在爱情中很迷茫。虽然一开始没有动心,理智告诉自己,也许日久见人心,也许他是适合结婚的人。看起来也没给自己造成什么伤害,但其实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浪费了青春,和一个自己不中意的男生谈了那么久的恋爱,也消耗很大的时间。
这次相亲之后,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又认识一个和自己在一个城市上班的男生,颜值和工作都看起来不错,但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由于晓甜一开始就是打算奔着结婚去的,虽然对对方有一定的好感,开始还是表现很冷淡的样子。男生仍偶尔去找她聊天,很能调动她的情绪,但绝口不提喜欢她,让晓甜内心时常风起云涌。晓甜从现实层面去分析,感觉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根本没可能结婚。
所以在一次约会前就对男生说到:“交朋友是没事,但是不好意思让你老请我吃饭。我想找的男朋友可能就是以后的结婚对象,也没有精力去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
话刚说完,还是按照男生的要求赴约了。
表面上,这句话告诉对方只把对方当普通朋友,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去赴约。在不断浪漫的约会中,晓甜沦陷了,变得离不开对方了,最开始的理智还是被感性打败了。谈了两年多,因地域差异还是分开。
为什么开始如此理智的晓甜却还是很容易深陷爱情其中呢?
一方面,这也论证了知行合一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晓甜虽然想找一个家乡的男孩子结婚,但还是不断的和异乡的男孩子约会。他以为先前跟对方说清楚了,对方也是把他当做普通朋友,进而放松警惕,以为自己不会心动了。却不知咖啡厅那满屋的浪漫,男人那深情的眼眸和甜言蜜语,让自己的感性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所谓的“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另一方面,也表明她对自己想要找的结婚对象的特质还是很模糊,并且不坚定。例如,我还有一个同学叫小凤,她说自己的结婚对象要和自己是一个地方的。所以他只和家乡的人谈恋爱,很快遇到一个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家乡男人,和和美美地结婚了。
像晓甜这种女孩子,其实连自己做想要的是什么都不太清楚,总是在语言上表明自己的理智,行为层面总是受感性影响,青春时光大把溜走,身边朋友慢慢都结婚生子了,自己还在感情的漩涡中游走。
一个人连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就会觉得身边的都是机会,各有千秋。而当尝试交往之后,总觉得男生很多地方自己不满意,在不断的争吵之后分手,又漫无目的的开始下一段恋情。终于把自己熬成了老姑娘,还安慰自己,自己的白马王子可能来得比较晚。慢慢的,又过了几年还没有等来,便可能就放弃了。
那为什么一个人会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爱情和婚姻是什么样的呢?归根结底是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爱情与婚姻的认知不够,总认为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为什么不能将爱情和过分理想化?
一位哲人说过,“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必须强大起来,丰富复杂又不乏丑恶的人性是上帝的馈赠。这馈赠我们无法拒绝”。
想起叮当的一首歌——《爱要坦荡荡》中的歌词:你不必太紧张,诚实会有点难,完美对我反而是假象。
不难想象,在恋爱初期,大家都努力表现自己好的一面,进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之后,大家慢慢褪去完美的假象,赤裸相对。这时,如果能接受本不完美的现实,那么生活的重心就会放到成长之上,彼此都会努力活成一对互相依靠并且还会开花的树。
新的一年,愿大家都能找到那个对的人,将彼此的日子编成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