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看到桃花岛上皓哥就昨晚的讨论继续发表看法,截取的是以终为始和积极主动这两章里的内容,看完之后,心里有很多感慨,然后就决定把这章再看一遍。
就在我开始写下这篇文章之前,大概花了一个小时来阅读这章,虽然之前读过,在群里也看了一遍皓哥截取的部分,但在读的时候还是有好多好多觉得很难理解的地方,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脑海冒出了25个想法,难道注意力这么不容易集中了吗?
纷纷扰扰的念头接下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从昨晚的特殊环节说起。整个从过年活动的策划到执行,我虽然是主要负责人,但我从缘起上就没搞清楚活动的意义所在,也就是首要目标到底是什么,在跟超哥请教的过程中,超哥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另外主席的目标就是我的目标吗?所以在接下来的执行阶段就很被动,有点像主席说的是在完成一个任务,而且对于每步该如何做也没有详细的规划,过年在家的时候很犯懒的没有去不愿意去看手机,同时心里又担忧我没能进到我应尽的责任,离书中说的“对自己的选择胸有成竹,无论结果怎样,都能专注于此,并且心安理得,内心没有羁绊”的状态相去甚远,因为有太多的不专注、不心安。再到活动结束,看到结果不是很好,参与人数不多,又面临怎么收尾的问题,最后汇集到会议当晚的特殊环节的安排。
对于策划这样的活动没经验,从前两天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该怎么设计,后来幸亏当天早上刘振把流程梳理出来了,让我有了方向和思路,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我写下开场词,结束语都没想好,然后在脑海中演练,在抽奖形式的设计上,脑袋里只是冒出了,以诗词来猜礼品的方法来,具体行动上把诗词打印了出来装在红包中,但具体怎么个站位、流程,心里没概念,在脑海里演练到这里就演练不下去了。那两天在内心里是渴望主席来帮我的,一看就是有依赖心里,还不主动去寻求帮助,结果主席就以为我对流程都很清晰呢。
在会议结束后,我们总结了如果怎样怎样会更好,比如提前在群里跟大家沟通好,怎么让大家配合,抽奖的人该怎么上台,怎么抽奖,谁抽奖,怎么下台,结束语怎么说,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之前都是我心中的顾虑,发愁的事,只是受到这个情绪的影响,陷于情绪之中,没有去行动想解决方案。这就是书中说的自我意识薄弱的表现吧,内心脆弱,依赖心理过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挺主动的人呢,其实很多时候都有等靠的心理,在具体执行上还好,执行前的策划阶段是很消极被动的。
由此说到有关思考的话题,有两点感受:第一我为什么经常觉得自己不善于思考,而花在思考上的时间并不少,一方面是受困于情绪,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生活中心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另一方面,我考虑的都是how层面,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二次创造,领导和管理的区别。自从踏入社会谋生,生命里全是How,大到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小到如何让电脑变得更快,这些how已让我筋疲力尽,总想偷空就去远离逃避,就更不用说思考why了。其实,对此并不是没有思考,觉得自己还是挺爱问为什么的,只是思考why比思考how要跟难、更痛苦,所以是我退缩了,所以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上不去。由此我想到生活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反复出现,每次都会有点小痛苦,每次的重复好像都比一次深入的思考来得容易接受,所以宁愿一次次去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不去从根本上解决,比如每年回家爸妈半句不离我和弟弟的婚姻大事,这种循环往复的担忧念叨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我也一直没能和父母沟通好这个问题;比如我面对一次次在每周四请假早走的痛苦,都像把自己打入地狱,只有在离开公司大门那一刻才缓了口气,活过来,但我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沟通好,解决掉呢?
这又让我想到,学习POA行动力的经历,它的核心就是问为什么。把一个为什么一层一层的问下去,直到你觉得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还有皓哥说的遇事的第一反应要问为什么,而不是嗯啊哦,这些都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工作六年读书17年活了30年,一颗榆木疙瘩终于也开花了,这花开在早春,不畏严寒,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还没全部伸展开,花蕊里满是一路走来的泥土芬芳。
归根究底,其实不是呢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这是书中借用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意义》里的一段话,当时看这本书时对这段话没有多深的感触,现在放在这里,却很是鼓舞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