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肥对赌
去年和朋友们发起了减肥对赌,结果我没成功,今年兑现承诺,准备请大家吃饭。
今天又发起了减肥对赌,我给自己定的斤数是20斤,大家严重怀疑我故意定的难度大,就是以减肥为名行请大家吃饭之实。
而我的口号的确是,减不下来,大不了请大家吃顿饭么,也挺好。
结果围绕减肥这件事,大家开始发散思维。二嫂报了减重两斤,原本是一斤,后来狠狠心。目的很明确,就是参合参合,争取饭局别落下。
巧克力哺乳期也对自己有要求,减十二斤,问她是不是太勤奋了,答曰上班后缓慢减,到年底差不多。
去年同样和我一样对赌没成功的胖鱼继续跟进,十五斤高高的,看来这个追求可以长期持有。
其他朋友也大多五斤、六斤,说着简单,减下来可是相当有挑战性。
后来为了邀请更多的朋友。我还反其道而行,邀请增肌的朋友增重。不论是多点还是少点,只要有变化总是好的。
但还有件趣事,是我同时招募了2024年一月份线上读书会,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
这一面整减肥对赌,一面组织大家读美食书,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但减肥是为了啥呢,不就为了更愉快地吃么。
我甚至想,沿着美食书提到的美食,我们也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把美食进行到底么。
明早全体上称,减肥大计就这么定了,看看年底几个人请客,反正不是我。
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今天读到以为癌症晚期患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话,一阵阵心痛。
这个年轻的姑娘刚结婚蜜月,就发现了癌症。熬过了第一次全面治疗,刚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孩子,癌症复发,且非常严重,四处转移。
到最后,医生让她做一个选择题,是切了直肠,挂个粪袋,还是切了子宫,告别生孩子的想法,还是切了阴道,装一个定制阴道凑合用。
每次听到医生的建议,她和老公都哈哈大笑。曾有一位护士问她还好么,她直接怼回去,我快死了,你觉得能好么?!
甚至当她处于崩溃的边缘,带着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破口大骂,妈的,妈的……
不论我们是否心怀希望,身体垮了就是垮了。在真正垮了之前,心理会先垮掉。
这个姑娘不愿意找专门治疗癌症病人的心理咨询师,因为他们只会说加油,你很棒之类。而作者为什么受到姑娘的青睐,是因为她不把姑娘当即将死去的人看。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是一位朋友把我当正常人看待,让我很快跳出了苦楚。
前几天读书会,三嫂说书中其中一个病人看上去很刻薄,其实他很善良,因为经历了变故才会这样表达。
我们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因为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历了什么。
这本书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是同时叙述方式。我一直以为是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书写。如此渐进式书写,仿佛我们就是作者本身,经历了她描述的所有过程。
三、扫除道
早上请假在家等着开家长会。本来想休息休息,睡个回笼觉,结果看哪哪乱。
我平时都当睁眼瞎,懒得收拾,东西到处乱堆,早就没法看了。
老公出差,就剩个我坚守阵地,低头看看一地渣子,还是得收拾收拾。
扫地的功夫,橱子夹缝的地方掉东西,掉了一地,把那个区域收拾好了,又发现门口乱糟糟,把该扔的扔了,该收起来的收了,回头发现厨房乱糟糟,继续收拾,一直到还有二十分钟开始培训,才匆忙洗头吹干往外跑。
我真不是利索人,主要是被老妈惯的,我乱扔,她跟着捡,自己结婚了,没人捡了,索性就乱着吧。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孩子们身上发现的,大家一起乱扔,没人归位,这种不好的习惯也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不能丢三落四的状态。
算是给自己减负的一个方面吧,加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