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作者: 不问是由 | 来源:发表于2024-09-24 10:55 被阅读0次

    读后感:又一首与岳飞《满江红》题材相类似的作品。当然,满江红更朗朗上口,字精意赅。

    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把山河破碎,表达心中悲愤之情: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译文

    伫立淮河之畔,极目远眺,关塞上,荒原苍莽平阔。北伐征尘已暗,边关秋风劲吹,令人黯然神伤。追想当年中原沦陷,恐怕原是天意使然,并非人力可阻。连洙水泗水畔这样的文明之地、礼乐之邦,也已膻腥一片。一水之隔,遍地是胡人毡帐,落日下牛羊返家的平和之地,却纵横遍布敌军前哨。夜色中遥看金军将领夜猎,骑兵的火把照亮了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如同悲鸣,令人心惊胆寒。

    想我这腰间佩箭、匣中宝剑,已闲得被虫蛀蒙尘,竟一事无成。时机白白流失,空怀一腔壮志,一年一年流逝,光复中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今朝廷推行以怀柔靖远之策,边境烽烟已熄,敌我暂时休兵。往来使节,纷纷奔走,真令人难为情。听说遗留在中原的父老乡亲,常常引颈南望,盼望君王北归。倘若有人南来此地,见此光景,恐怕也会一腔忠愤,怒气填膺,忍不住热泪如倾吧。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张浚召集抗金义士于建康(今南京),拟上书宋孝宗,反对议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既痛边备空虚,敌势猖獗,尤恨南宋王朝投降媚敌求和的可耻,在一次宴会上,即席挥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此词写临淮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

    上片描写了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北望中原,山河移异。金人南侵,举火宵猎,笳鼓悲鸣,几千年文化之邦沦为犬羊窟穴。

    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边境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痛心疾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 宋•张孝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hq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