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北。
很高兴又见面了。
“时光匆匆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
嘿~
一下冒出这句话,接着情不自禁哼唱起来。想着如果我用突然“着道”二字勉强解释这一状况,似乎不能完全说服自己。
呵呵,管它呢。
谁不是经常无意识哼唱出一首小曲儿呢。
倘若是一位有着音乐才华的人,突然哼唱出一段新曲儿,我想他(她)定会异常高兴并迅速记录。或许在不久的某个时刻成为经典而被不断传唱。
有时候我们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串数字,要么一闪而过,要么迅速记录下,接着去买张彩票碰碰运气,说不定突然就中大几百万。
所以,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或保持手机电量充足的习惯还是有一定好处。
说不定某个时刻,命运操盘手就突然降临,毫无防备。
改变命运,不知不觉开启。
嘻嘻。
每天清晨,无论何种力量把你从梦中唤醒,总会无缝连接被一个称为“起床气”的家伙,短暂控制住身体和意识。
虽说这家伙偶尔停留许久,偶尔一瞬消失,像是背地暗中修炼某种功法,身形快如闪电。试图抓住它而费力张开的手多数情况只能孤独地抓抓空气,以缓解某些无奈和尴尬。
只是一旦被这家伙“操控”,无论时间长短,都会使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不开心。
也不晓得这种“不开心”来自哪里。
我想大部分原因是被迫离开温暖被窝,并不情愿地进入下一个可清晰预见会使人变得不太开心的环节。
咋办嘛,躲又躲不掉,逃也逃不了。
不甘心全盘接收,更不甘心背弃内心妥协承接。
所以哟,在没拥有万能神盾且自身不能承受反作用力时,很多时候就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一但这样的状态时间稍长,外加自己忘记很多事情,就会慢慢脱离最初而投入另一个自己。
接着会有其他声音不断提醒,不断呼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当然我们都知道接着会经历一段,妥协磨合的过程。只是有些人在磨合期还没有完成就已离开。
各种原因,应有特有。
当我们不能理解,无法解释时,会归结为:命运或玄学。
前几天回家见爸妈,开心。
每天都有好吃的肉肉,能坦然地睡到自然醒,不用早起做一大堆事情,不用思考关于码字的所有事情(没带电脑,哈哈哈。也算短暂清闲,自我调休),可以说着一些不着边际不伤大雅的话,不用顾忌太多,嘻嘻哈哈开心过完一天。
我想,这样的感觉和自在,除了家人能给到,很少能从其他人身上感受到吧。
如果各位有幸遇见,定分分钟绑走,绝不放手。
不要让其溜走,最终变成相见不如怀念。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提及寻找同频之人,寄希望于文字能链接这样的朋友。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只是难归难,并不表示没有希望。
想是这么想,也在试着操作,同时有幸收获了一帮可爱的朋友们。
是什么给了我希望的期待,很多时候我并没弄明白,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弄得明白。想到了就试着去做,总会有一些收获。
“随缘”两字在某段时间也经常浮现眼前。
我知道自己一些不经意的想法是在向我传达内心深处的某些声音。而这样的声音最为真实,它就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直白传达。
有些事情尽自己所能去做了,但没达到预期效果,三番五次后就会用“随缘”二字加上封印强行完结。或是其它任何字眼,能准确表达当时的消极心理最为妥帖。
即便是现实世界里很多事情不可能完结,但在自己内心世界里早已封箱沉底。
有时候我们会表现出三分钟热情等状态,就是这种自我“封箱沉底”的一种直接表现。
强大的内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甚至于一直无法拥有。
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容器就有装满的时候,满则溢。
不知不觉也早已给自己不断打上标签。
虽然我本人并不喜欢被标签,被归类,只是自己早就做着这类似事情。多多少少带有那么点双标,于是不断提醒自己不去这样做,这样想。
显而易见,这有效果,只是效果并不太明显,很难控制内心。
只是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某些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改进。
自由和束缚,是有边界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操作挺累。
是啊,有时候确实会有“累”的感受,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做一些事情。
我把一些感受(这里包括身体,心灵的感受)归结为生命的体验。
我无法重新选择,也无法未卜先知,只能感受当下。
虽然时常做着事与愿违的事情,我是痛苦的。但又不得不做,我说过我把这些当作是生命的体验。
就算某事某人在内心早已“封箱沉底”,但实际上又必须要去做一些事情。既然是体验,那就好好感受。
“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话在我看来过于绝对。如果你认同它,或许你就会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要么是你妥协,要么是我妥协,要么是他妥协,总归都要经历一段不长不短的磨合。当然在这期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生活中不要让一些所谓的金句名言,主宰我们。
它们只是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当下,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神来一笔。对你我他而言都是如此。
我们此刻不在它们所出现的那个当下,所以不能一味地把它们奉为人生至理名言。
如果脱离当时的情况而言自身此刻,这本身就不太准确。
要知道,它们和我们以及以后的其他们,都是运动着的。可以作为自己某个时期的警醒,鞭策或榜样。
就像我无法在睡梦中不断出现数学公式,而印度数学家拉玛努金他做到了。他经常梦见数学公式,并在醒来后将其记录下来。他将这些公式视为来自智慧女神的启示。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据说在梦中得到了最后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在2012年被证明可用于研究黑洞。
另外还有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据说他是在睡梦中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当然这并非普遍现象,但不能磨灭他们的伟大贡献。
很多元素,很多条件,很多事件,根本无法用来套穿在自己身上。
那些乍看新鲜似乎有些道理的句子,很大一部分是经不起细细推敲。而它们却有一个非常表现,就是让看到它们的人们有了爽感。
“爽”就了不得,会让一些人上瘾。
接着上一段,我们继续。
为什么我说“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有点绝对。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看待问题的角度,层面很难完全相同,甚至有时候是相对立。当然对所谓的“讨厌的样子”的理解上也有不同。
就好比阅读同一本书籍,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角色理解都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认为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觉得他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认为讨厌的想要丢弃的人生,说不定就是我努力而无法达到的人生。
不是常有人调侃旅行:从一个自己待厌烦的城市,去到别人待厌烦的城市。
调侃归调侃,说过就忘。
而不能固执的认为那就是唯一真理了,那就是唯一标准了,这就太匪夷所思。
其次,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刻舟求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环境的变化,丢失的剑位置早就改变,人们的想法,价值观也会发生着一丝丝改变,对于自己“讨厌的样子”的定义也可能随之改变。
中学时,某某样子我认为是自己“讨厌的样子”,大学回看当时讨厌的东西并不是真的讨厌,而现在此刻的样子也并不是真的不讨厌。
此外,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包括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等。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导致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与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偏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保持初心,留有一丝本真,试着多在向前看的同时,多向内看看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真正的共情,但可以试着去理解去多多了解他人。而不是简单,片面地去判定一些问题,甚至直接打上毫无意义的自我判定的标签。
重要的是要保持并坚持自我成长,自我复盘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完美”是我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最高向往,但并不是束缚我们,裹挟我们的枷锁。
写在最后: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样子”,都是你最为本真的样子。
要么保持,要么改进,要么丢弃。
一切选择,在于你。
如果早起你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看起来不太好,那就在出门前多想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让自己尽快打起精神来。
我觉得吧,不要只晓得死活不放地抓住一些已经过去的人和事,也不要去抓遥遥无期的将来。人们最怕什么,最怕看不到方向的未来。
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勇气在黑暗中不顾一切赤脚奔跑,哪怕脚下布满荆棘。
所以“凤毛麟角”这四个字本来就不属于全体人类,既然如此,多回头看看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放下一些没有必要的执念,有事没事起来走两步,免得久坐后导致腰酸屁股痛。
对于我这类码字人来说:拥有一个高度适宜的书桌,软硬合适的椅子,是多么的渴望而不可求。
即便有幸拥有,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需要时不时起来走几步,缓解疲劳。
不要觉得: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如果某日喜提:腰酸背痛外加腿抽筋,就陡然明白原来脚踏实地走路带风是那么的惬意。
嗯啊,暂时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咯。
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
以上,祝好。
Good Day
2024.1.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