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随感】撞了南墙再回头

【生活随感】撞了南墙再回头

作者: 实验小学吴雪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0:58 被阅读0次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他自己心里何尝不明白呢?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可能我见了黄河才会死心吧,可能我偏要一条路走到黑吧。”木小雅的歌曲《可能否》中这几句歌词在一个节目中听到过,当时听只觉得好笑,因为是在一个相声演员的口中唱出来。今日再读,竟觉一语成谶,似乎为我的心情早早埋下了伏笔,此时做了完美的注解。

    《边塞诗二首》在几个班中都上过了,普遍问题是时间不够用,磨课时听课老师做出过减去一种译法教学的建议,也给过把其中一种译法当做欣赏的建议,展示时专家也说是内容的堆砌,课后研讨时,也有同行这样说:“我倒觉得形式越多会不透,止于见过不能到达了解甚至掌握。从日常训练学生的角度,多样性可以是一个阶段内的多样,而不是一节课的多样。当然,这就不是一节课承载的内容了。”

    虽然这么多人都这么建议,我却始终不能完全想通。让学生多尝试几种译法,增加训练的厚度,没有错吧?至于说一节课不能掌握的问题,我本来就没想学生能一节课把这些译法都学透,这本来就不可能,只能通过多次训练,由“见过”到“尝试”再到“运用”最后“熟练运用”,这也是学习一种技能的规律。我接受在公开课中为了形式的多样和新颖,去掉一种译法,这么做只是因为保证公开课中一节课的完整性和课堂时间足够,但,日常的教学中,我还是要那么做。

    可今天在另一个班级中,重新执教这一课时,三种译法一起练习时,学生对第一种译法兴致勃勃的思考练习,但第三种时明显疲劳和不耐。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兵法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难怪专家会批评“这样教学不科学!”。

    为什么在其他老师眼中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我却这么难才能想明白?为了印证自己的看法,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但每一次都证明了我的不对。其实心里何尝不明白,不到黄河心不死罢了。这是我性格中的执拗所致,非得撞了南墙才愿意回头吗?执拗是一种缺陷吗?

    感谢那些为我指出问题的所有人,感谢你们对我的执拗的容忍和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随感】撞了南墙再回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hw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