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让父母高兴
感谢万能的朋友圈。自从我的生活切入照顾父母模式,朋友圈对我所起的作用超过了我的老婆和儿子,也超过了我的亲哥亲姐。可以说,只要我想要的朋友圈大都能满足我,比如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极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朋友们拓展了我的视野,促进了我的反思。
有位朋友说,父亲今年89岁了,也是一会儿精神一会儿糊涂。我半是严肃半是玩笑地问他能不能区分开父亲什么时候精神什么时候糊涂,他说能,并且告诉我,只要问到父亲既往那些辉煌的经历就立马精神,他说父亲当兵时曾经见过陈毅元帅,只要一问起这件事,父亲会立马精神百倍,而借着这股兴奋劲儿,还可以短时间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这个经验很好,但我父亲一辈子都只和土地打交道,尽管我换了好多种提问方式,最终也没有让父亲有什么辉煌的经历可回忆。这十多天,我问父母最多的是在我1986年到青岛之后我们那个山村里发生的变化。比如问我们村里的某个人,问这个人是否还健在,问这个人的家庭成员都有谁,期间可能涉及到这个人的祖宗八代以及相关的陈芝麻烂谷子。为了使这样的方式能够得以延续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一般是先问母亲,然后再让父亲补充,而不是相反。由于耳聋,我每次让母亲听明白我的提问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而母亲一旦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情绪的起伏也很明显——这一点不像我父亲,父亲无论说什么都是板着脸,有时候说到高兴事,脸上的笑容也只是一闪即逝。此时的我,会故作认真地听,有时候看父母亲的回忆有些兴奋是时我还会装模作样地用笔去记。
我数算了一下,我们村有近百户人家,按照这个方法问一遍,估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是问不完的。应该说,我的专业提问技术的确对我父母保持身心健康有所助益,我觉得值得推广。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回忆的价值。我常说,每一个回忆都是一次重逢,每一次回忆都是在与过去的我们相遇。过去意味着年轻,意味着活力。我认为,没有比唤醒一个人(美好的)记忆更经济实惠的心理助人方式!
昨天和父母聊天,就在母亲正跟我讲一件陈年往事时,父亲突然插话,问我:“听说你还能和咱们区里的领导认识?”我有些莫名其妙,就不顾仍然在述说中的母亲,反问父亲是怎么知道的。父亲说,某人告诉他,我曾有过和一个区里的领导一起坐在主席台上的经历。
我不知道我们区里的领导是个多大的官儿,疫情前我经常回老家讲课,重要场合有区里领导给开个场也的确是事实。父亲这一问,尤其是问话所伴随的语气和表情以及“还能”二字,突然让我意识到,我能和我们区里的领导坐在一起,绝对是一件让父亲脸上增光甚至光宗耀祖的大事。这让我在痛恨自己不是当官儿的料的同时,想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咨询经历。
有位求助者跟我说,希望我能告诉他那已癌症晚期的母亲,尽管他吃了很多苦,但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子在国外很有出息。而事实是,这是他让我跟他联合起来欺骗母亲,当然这种欺骗是善意的,是为了让母亲高兴。记得在我婉拒时,他说过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我经常跟我父亲吹牛我多厉害,父亲临走都相信我吹的牛;可我母亲更了解我,我怕被识破。”
孝心可鉴。
由此让我想到,吹牛也应该是一种让我父亲高兴的方法,比如我可以先说些诸如我曾经跟某个比我们区里的领导官职更大的领导认识甚至一起吃过饭之类的,反正吹这种牛不用交税,我父亲也已经没有能力把我吹的牛给捅破了。
这种人畜无害的事情当然可做。
只要走心,其实让父母高兴的方法总会找到而且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