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需要开始写的时候,才理解到自己有多匮乏,自己的成长有多么有限。我并没有真正搞明白事物运作的原理。我看的很多,但是真正用心的不多。能够向别人解释清楚的东西不多。或者有时候,我只是缺少那一点点触发的线索。所有的东西都像碎片似的悬浮在我的脑海中。
我感觉到生活在我面前展开,以一种无聊和压力交杂的模式。当外界对我提出要求时,我疲于应对。当我在忙碌后求得一段不用面对外界的时间时,我不知如何度过这闲暇时光。我体验过极致的无聊。虽然有各种新闻,群消息,公众号推送,小视频消息的提示,仍然觉得兴致缺缺,不知可以选择什么来消磨时光。
社交是一种逃避的手段。与朋友交谈,一起哈哈大笑,仿佛就可以忘记掉自己的存在。但是回到房间,仍然忍不住想:究竟什么可以令我安身立命?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青年常有的问题。但并不因其普遍性而减损丝毫重量。
不论是目光所及或是听力所达,总有人告诉我们要提升能力,或者将成功的“公式”以噱头兜售。但是在夸张的话语背后,仍然没有人告诉我们那些东西是否适合,具体到底怎么做。所以这些问题似乎还是无解的。
如果你向未来望去,不禁想象人稀里糊涂地上了班结婚生孩子,一生就在劳碌、无聊、迷茫、压力中度过了。
此外,我有时觉得,打开手机app,看到那些充满噱头的标题。都会生出一种可怖之感。仿佛世界充满谎言,哪里都叫嚣着“欲望”。标题的欲望就是叫你打开它。产品的欲望是叫你买它。我还很年轻,但是这样的我也本能地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方式。
文章并不是写给观众,使观众赞同。首先写给自己。如果能对自己诚实,就能对别人诚实。这使我想起之前看到的那本电影访谈,其中的导演说到:能让人反复观看的,一定是那些个性化的电影。个性意味着对自己忠诚,不做模仿偷袭迎合的动作,也与工业化的生产相隔。
我也相信,越是个性化的作品,越能解释人类的普遍性。相反,不足够个性化的东西,反倒可能是远离人性靠近资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