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有一句话:“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平时无论吃饭还是走路,都应该是长者在先,幼者在后。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次序呢?
《大学》里面说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先后次序,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因为有了先后次序,就会有好处。有什么好处呢?古人说:“绝恶未萌,起敬于微渺。”就是在恶还没有萌发之前,就把它给杜绝了。
在每一件微小的事,都可以培养起人的恭敬之心,无论吃饭还是走路,都是长者先,幼者后。这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起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因为父母长辈忙活了一整天,又是做饭,又是洗衣服,又是拖地。他们还没有先动筷子,做孩子的对家庭的付出最少,贡献最小,想想我们没有资格先动筷子,所以请父母先吃。
从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到孩子的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这就是“起敬于微渺。”
《弟子规》所规定的事情不是很重大的事情,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中国人讲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坐的位置也不能随便,前后次第也不能随便。因为就在平时的点点滴滴里培养了人的恭敬之心,孩子就不敢造次,没有非份之想,无礼的行为也就没有了。这就是“绝恶于未萌”,在恶还没有萌发之前就杜绝了。
《礼记.内则》篇里有说:一个儿子或者儿媳妇、做儿女的早晨起来应该做什么呢?那就是去恭敬、事俸父母。在冬天给父母提供保暖的衣服和暖身子的饮食,这就是孝父母之身。每天给到父母都是好脸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让父母开心,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孝父母之心。
要是把“礼”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不可能出现儿媳妇顶撞公婆或者儿女打骂父母的现象。这也是“绝恶于末萌”。不要等恶萌发之后,再通过刑罚去处罚,这样就是亡羊补牢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这个文化让人从内心培养起恭敬心、感恩心。乐就是培养起一种和谐的气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