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在《沙与沫》里说:“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人这一辈子,会遭遇很多无法控制的事情,也难免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刻。
你若总是耿耿于怀,一味较劲,结果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
佛家说执着是苦。
既然不能事事如意,与其不甘,不如选择释然。
成年人的世界,学会忘记是修行,懂得算了是智慧。
忘了得失,计较就算了
亦舒曾在书中说过,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生活本就不能处处由人,得失亦难量。
有些人太过计较一时的得与失,结果被利益所累,烦恼丛生。
海明威说:“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很多时候,你若不在乎失去,反而会得到更多。
1971年,青年西蒙·拉特尔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指挥。
当时学院有个推荐名额,可以让一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伯明翰交响乐团。
伯明翰交响乐团,是英国著名乐团之一。
对任何学生而言,能够进入其中,意味着踏上了一条前途无量的道路。
在那届学员中,拉特尔和他的同学爱德华,两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不出意外,这个名额会在他俩中间产生。
爱德华也将拉特尔视为最大对手,处处跟拉特尔较劲不说,还在背后诋毁他。
没想到,拉特尔不仅无视挑衅,还主动宣布,放弃竞争名额。
最后这个资格落到爱德华手里。
朋友很不解,都说拉特尔放弃这个机会,损失太大了。
拉特尔却不在意地说,我的水平还差得很远,我想再多学习学习。
之后他进了家小乐团,从最底层的指挥助理干起,不断打磨基本功,积累经验。
经过数年历练,他开始慢慢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世界顶尖的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多年后在演讲中,拉特尔在谈到自身经验时说,别把眼前的成败得失看得太重,它们会蒙蔽你,学会忽略它们,你的世界会更大。
很认同一句话:能折磨你的,无非是你在乎的;能困扰你的,无非是你计较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旅程。
很多事你看得越重,就像往背包里放石头,越攒越沉,最终会压垮自己。
忘掉那些利益得失,少些锱铢必较,反而能够看清问题,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把格局放大,心胸放宽,前方的路自会豁然开朗。
忘了执念,强求就算了
《梵高传》一书里,记载了梵高和另一位画家高更的故事。
梵高35岁时,遇到了高更。
两人相互欣赏,很快成为莫逆之交,甚至一度同住在阿尔小镇上,共同创作。
后来因绘画理念不同,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几个月后高更就不辞而别,独自离开了小镇。
对于好友的离去,梵高极度不解,也难以接受。
他一连寄出数封信,向高更道歉,并希望两人能够重归旧好。
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高更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梵高还不死心,他试图去巴黎找高更,结果也遭到无情拒绝。
此后数年,因为对高更的离开始终耿耿于怀,他经常在夜里失眠,甚至茶饭不思,最终导致精神失常。
《唯识述记》里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人和人相处,很多纠纷痛苦,追根溯源,其实也不过执念二字。
一段走远的关系,费尽心力去挽留,只能给彼此带来困扰。
学会及时放下,反而是对各自的成全。
在《十三邀》某期节目里,许知远问罗翔:以前关系很好的朋友,现在还联系吗?
罗翔沉默了下说,基本没有了。
许知远也颇有感触地说,挺可惜的,你不会主动联系他们吗?
罗翔摇了摇头,回答说,彼此处境都不同了,不如顺其自然。
正所谓,相聚皆是缘,缘尽莫强求。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程,我们总要习惯聚散离合。
对一段感情耿耿于怀,难免郁结于心,拖累自己。
强扭的瓜不甜,告别了,不如就互道珍重;分开了,不如就微笑祝福。
忘掉执念,少点强求,多点随缘,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季羡林在《一生自在》中说: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一开始那样残酷地折磨着你。”
人生本就不易,对于那些无法支配的事,与其为难自己,不如选择释怀。
过去了的恩怨是非,别再计较;生命里的聚散离合,学会看开看淡。
放下得失心,不执着不纠缠,坦然告别昨天,才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