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杜甫的诗歌,不得不提的就是安史之乱。整理知识的时候,发生了如下对话:
我:“这场叛乱指的是……”
学生:“安史之乱。”
学生A:“老师,安史之乱不是起义吗?”
我:“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个叫起义,这个叫叛乱。”
学生A:“为什么?”
我本来并没有准备讲“起义”和“叛乱”之间的区别。于是我说:“为了一个正确的目的而起兵的,就是起义。”
但是在那个当下,我都没办法说服我自己,因为所谓正确或错误,都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安禄山和史思明肯定觉得自己特别正确。
学生A还是不想放弃追问:“所以是成功了就叫起义,失败了就叫叛乱吗?”
我:“不是。”因为太平天国也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叫“太平天国起义”。
“这样吧,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为了扩大权力而做这件事,而不是为了广大人民谋福利而做这件事,所以安史之乱是一场叛乱。”
学生A:“好吧。”
其实,我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他也不满意,但是我们就只能到此为止了。再往深里讲,我们就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带有偏见的,而谁的声音大,谁的偏见就成为了主流。
我想起了六月在费城,去了独立宣言堂,据说当年美国的founding fathers们在发动独立战争的时候都已经犯了英国的叛国罪,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就是叛国贼,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就是founding fathers。
历史成王败寇,就是一线之间。硕士的时候,我们也讨论过中港澳台的历史书的编写问题,其实不存在绝对的客观,只要你开始阐述,开始表达,就会注定有偏见。
语言到了哪里,思维就到哪里。
费城独立宣言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