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干什么样事儿…

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干什么样事儿…

作者: 是秀姑娘呀 | 来源:发表于2020-12-02 10:44 被阅读0次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备注:“女”同“汝”。

    【译文】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1、古代时期,为什么父母走了,要守孝三年呢?

    因为人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哇哇学语的幼儿,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一个幼儿的长大至少三年都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正因此,古人讲服丧有一个三年之期,以服丧的三年来还幼时父母喂养自己三年的恩情,这其实想表达的是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

    清代,官吏遭父母之丧时,於家服丧三年。在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了解到,咸丰年间,吏部左侍郎曾国藩在前往江西主持乡试的时,接到一封家书,得知母亲病逝。

    于是,辞官不远千里,快马加鞭赶赴湖南,为母亲丁忧,沿途不赴宴,不停留,拒绝了他人的很多要求,一心想赶快感到灵前服丧守孝。

    “丁忧”更是古代官员的展示孝道的一种途径,无论当时身居何职,身在何地,只要接到消息,必须第一时间辞官,当时的朝廷讲的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样的事情一直受到鼓励。

    当时,太平天国席卷江南,咸丰皇帝先是同意曾国藩回家丁忧,曾国藩回家没多久,皇帝便下旨让他负责湖南的团练,什么丁忧也不在乎了。

    对于曾国藩来说,当时非常想为母亲守孝,但是皇帝圣旨在前,而且太平军在后捣乱,根本没办法守孝,如果不及时遏止,太平军席卷全国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么,更别说守孝了,就是能不能活着,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了。

    所以,接到圣旨的曾国藩,立马组织起来团练,镇压太平天国。

    2、现代社会,父母走了,我们还要守孝三年吗?

    通过曾国藩的故事进行分析 ,我认为,古代社会能守孝三年,也是因为当时的农业社会节奏慢,守孝期间,不出来工作,社会变化不是很大,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小。

    现代社会就不行了,环境变化太快、经济发展快速、生活压力大、城市里的节奏那么高,如守孝三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学,会跟这个时代脱轨,被淘汰。

    今天的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服丧的形式,反倒更应该是,在父母在世时,多多孝敬他们、如在远方常回家看看、与他们唠唠家常、多多陪伴他们。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是如何抚养我们长大的,现在我们就能再对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陪伴,对他们和颜悦色,这才能少了一些遗憾。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也是一种孝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干什么样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uy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