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是以怎样的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呢?
在我大一的时候,我继承着中学时代的老观念,即认为大学里最牛逼的不外乎学生会主席、部长、各色团员的负责人。殊不知这样的判断是多么幼稚,在这所平静的校园里处理你能窥见的那些抛头露面的所谓体制内的人物以外,不显山不露水的牛人实在太多。
这就涉及一个圈子的问题了,无疑从职务上来看,他们确实是这个圈子最有身份的一群人。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圈子有多小,又有多人已经跳到这个圈子外面不和你玩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292/09b8d98dae41b3cf.jpg)
你是否有过第一次听学生会主席在新生典礼上演讲时,那种眼光闪烁,在雷动的掌声中叹句“好帅,好想像他一样站在那里。”心想,这应该是学校里最牛的一位了。
可是几年后会发现,大家一样要考研,一样要找工作,并不是因为他是学生会主席而跟你有质的区别。当然我并不否认,主席们的过人之处。所谓身处高处,必有其能。
我身边有个朋友,四年大学看起来十足平庸,穿着邋遢又是个宅男,性格内向,没人会觉得它有何过人之处。却没人料到他是班里最早找到工作的那一批,而且找的还是互联网行业的某家龙头老大。这让班里很多同学无法理解和接受,直到看到他的简历。
你能想象一个人大学四年都在参加各种各样名企实习活动吗?从哪些抽丝剥茧的细节中你会发现,他每天趴在电脑前,不只是在打游戏,那些我们都看不明白的各种奇怪的英文软件才是重点。那是些我们都读不太清楚的各式各样他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视频剪辑和设计类软件的英文含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292/564300dfac8f3ddc.jpg)
我个人的理解是什么呢,很多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你必须很早的去接触社会,光在学校里待着无异于坐井观天。人文类的学科涉及你对这个社会的理解,技术类的学科需要亲身实践,艺术类的学科又需要从生活中寻找体验。所以早一点走入社会是有益无害的。至于说挫折,宁愿多摔几个跟头,也不能等到二十三四岁在社会中还不能从容的前行。
回归正题,其实圈子说白了就是你的视野。还记得初中时老师讲的那个比喻吗?每个人就像一个圆,里面是你知道的世界,外面是你未知的世界。圆越大你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韩信甘愿承受胯下之辱,不就是因为从心底里瞧不起那个人吗?很多人刚进社会往往不知天高地厚,老板会欣赏这样的锐气,但不会接受一个眼高手低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292/b71dcd30284bd2f0.jpeg)
当然你也可以看到很多沉迷于小圈子的人,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斤斤计较。争功争职位,一旦上手就往往不知天高地厚。但是有一天你发现一个曾经很了不起的头衔不能给你带来多少益处的时候你会不会气吐血?
有时候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是一件危险的事,比如自我感觉良就差不多意味着你不确定别人对你的感觉如何。
再小的圈子里都能干出大成绩,这是社会主义告诉我们的。但前提是你得有踏实肯干的社会主义情操。至于在小圈子里勾心斗角之类就纯粹是悲剧了。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某个亿万富翁,你震惊了,原来大人物总是这么低调的。是百度告诉我,原来他就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292/22b87d399867e098.jpg)
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那种从前不学无术差点弄到退学的人现如今一跃成了杰出校友。老师介绍他们的时候说,这就是黑马。 其实哪里会有黑马,尤其在创业当中都是一点一滴的辛苦加学习走过来的。
圈子,圈子,小圈子套住你,大圈子成全你。在这个敢秀的时代还是有很多低调的牛人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