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128奇葩

20191128奇葩

作者: 一颗童欣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13:32 被阅读0次

    闲暇时间,看了一集奇葩大会。

    在这个标新立异的社会,当奇葩已经不再是一种羞辱反而是一项机会。

    看的是第二季最后一集,四位导师分享,感触良多。每一位的视频都想分享出去,每一个的发言都触动到心里的某个部分了。

    第一位:赵又廷Mark。从Mark的分享中,处处可见这个男人的智慧。在四位导师中,赵又廷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位,但是他非常清晰自己的定位——平凡的人类。他将高晓松比喻成绿巨人,马东比喻成钢铁侠,蔡康永比喻成美国队长,都是奇葩,都非平凡之辈。那么Mark将自己比喻成什么呢?鹰眼。就是诸多奇能异士中平凡的一个。正是这样平凡、不显露的Mark,成为节目中最温暖的人。

    Mark说:“我不特别。但是我很开心。我最喜欢的就是表演,我的爱好也很普通,我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我能感受到,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幸福的地方:了解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同时找到自己的热爱,能力范围内尽善尽美,能力范围外绝不苛求。这来自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也给每一位,包括我自己,一些平凡的勇气。

    第二位:马东。马东讲到手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一片倒的批判手机,批判电子产品的声音中,听到了不一样的、更有深度的声音。马东问大家:“没有手机,大家就能自由地交流了吗?大家就乐于交流了吗?”不见得。人渴望交流的愿望是真实的,不愿意交流的愿望也是真实的。手机赋予了人交流的自由而已。

    手机或电子产品,与其说它隔断了人们之间的连接,还不如说人们不愿交流的渴望成就了手机。当与好友彻夜长谈、与师长深入交流时,我们根本想不起手机。

    第三位:蔡康永。蔡老师的一个情绪觉察的比喻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有观众提问:“你怎么做情绪的主人?”他回答:“我至今没有做到成为情绪的主人。我还在不断练习,试着跟它在一起。”他分享了一个小方法:

    “当我很生气,被怒火包围时,我会想象一大块冰。很奇怪的是,当我这样做的时候,生气时我还能冷静地思考。”

    最后:高晓松。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过晓松的谈话,没听过他的演讲。听完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如此圈粉了。的确,他比马东更理性一些,又比蔡康永更逗比一些。他的分享与在场的每一位相关,就像一次第二季奇葩大会的总结,令大家从大家的分享中又学到了更多,同时,又能跳脱奇葩大会之外,给所有人经历之外的感悟和温暖。

    他说,他观察到了奇葩大会第二季的一些现象,比如好多位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选手得分比较低,那些从粗糙鲁莽中摸爬打滚,有经历的人得票反而多。这说明了什么?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代,书是奢侈品,都是好书;走路呢,很慢。如果用“能量密度”(晓松语)来衡量,古代读书的能量密度大,而行走的能量密度低。但现代,出版的书越来越多,能量密度越来越低,反而实践、经历的能量密度越来越大,古时走一年可能才走到远一点的地方,而现在,我们已经很容易接触到看起来很遥远的东西,古希腊的雕塑、故宫等。

    晓松说:现在该倒过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你才能获得评判万卷书,或者说从万卷书中筛选精品的能力。

    哈哈,这也让我想起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别人为什么要与你交谈?能量!情感的能量、观点的能量。如果一个人总是来找你,那你这里一定有他需要的能量;如果一个人与你疏离,不愿交流,那也代表他无法从你这里获得能量,甚至在消耗他自己的能量。

    比如孩子。小时候他需要的能量密度很少,就是一点爱,一点关注,如果他得不到,他会黏着你、跟着你;可是,当孩子长大一些了,他的能量密度的需求会更大:知识的能量、爱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不喜欢黏着父母了,因为他可能自认为需要从父母处获取的能量不多,甚至还需要消耗自己的能量与父母对抗,所以干脆不交流了。

    希望做一个高能量的人,温暖自己,温暖家人。其他人,就看缘分吧。

    感谢奇葩大会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28奇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bv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