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林徽因的爱情/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林徽因的爱情/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作者: 桐小仙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6:01 被阅读427次

张幼仪的尴尬

一个幸运女人的爱情模式应如林徽因,人生中最重要的初恋,邂逅的是浪漫多情、心思细腻、对生活抱有火热激情的诗人徐志摩。在异国他乡,从彼此吸引,到惺惺相惜,他用诗人的浪漫满足了文艺少女对爱情全部的幻想;后半生应如林徽因与梁思成式“世间始终你好”般不离不弃地陪伴。在此之外,再有一个痴情的像金岳霖那样的男人,终生以欣赏的目光追随着,大概这样的一生才算完满,情感上才能得到满足。

我觉得像徐志摩这样的男人是可以同时爱几个人的,这并不是在讽刺他,爱情像很多事物一样,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徐志摩遇到林徽因时,已在国外留学三年,在英国生活的这段经历将徐志摩性格中炽烈、天真的特性激活。那时的中国国内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新旧交替,他决心要成为走在时代前端的新新人类。

他爱林徽因,也爱后来的陆小曼,并且对这两个女人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用当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每一任都是真爱。他能为林徽因写出“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也可以为陆小曼写出“我真恨不得剖开我的胸膛,把我爱放在我心头热血最暖处窝着,再不让你遭受些微风霜的侵暴,再不让你受些微尘埃的沾染”这样的肉麻话。在对这两个女人表达爱意的当下,他是爱她们的。

以徐志摩的性格断然不会与一个没有感觉的女人交往,就如初始,他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张幼仪,但他厌恶她,甚至不愿意与之交谈,因为觉得她是个“乡下土包子”。甚至不顾张已怀了他的第二个孩子,要张打掉腹中的胎儿并与她离婚。

张委屈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希望能让他回心转意,他却冷冰冰地答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他的性格,天真、多情中带着一点儿残忍。

在徐志摩第一场婚姻之前,张幼仪的母亲请相命婆来为他们占卜,相命婆说到属猴的徐志摩时说,这迷人又逗趣的猴子是第一个被佛教徒崇奉为神的动物。但话锋一转,又说,猴子也可能变得狡猾和丑恶。

徐志摩对林徽因真是好,对张幼仪真是坏。以至于,让我觉得:一个人对一个人好,对另一个人就有罪了。聪慧如林徽因在与徐志摩的交往中不会嗅不到这些危险气息。

徐志摩只是讨厌张幼仪,但他在留学国外的时候,也没有认识什么打心眼里真正喜欢的女人。有时候他只是为了交新女朋友而交朋友,或是为了他所想要去实践的新式的爱情观而去交女朋友。

有次,徐志摩带了一个“女朋友”回他和张幼仪在沙士顿的住处一同吃饭,对方是一个从上海去英国留学的小脚女人,她穿着洋装,却突兀又不协调地把两只缠过的小脚暴露在外面,张幼仪被这样的装扮惊呆了,吃饭的时候张幼仪一直在想,难道他提离婚是为了这样一个女人?

果然,饭后徐志摩还有些得意地问张幼仪,她怎么样?张幼仪说,你不是要为了新思想、新的婚姻离婚么?这个女人的做派还不如我新呢。连一贯服从他、被他踩在脚下的女人都觉得他的“女朋友”奇怪,徐也是觉得十分没有面子的,后来这个女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张幼仪是有些怨恨林徽因的,一个如张幼仪般大气、隐忍的女人,只有地位真正受到威胁了,才肯去怨恨对方的吧。在徐志摩那个“奇怪女友”面前,张幼仪丝毫没有感受到威胁,即便屡次被徐志摩提出离婚,她也不会觉得与眼前这个“奇怪女友”有关。再后来,张幼仪面对已经被徐志摩娶回家的风情万种的陆小曼,作为前妻的她也没有生出很多怨恨。她在徐家有诸多优势,徐家一直看不惯陆小曼的做派,徐家父母打从内心里面依赖着张幼仪,给了她最大的认可。旧时的女子,若是得不到丈夫的宠爱,能得着公婆的喜爱也算一种成就。但她唯独对林徽因耿耿于怀,因为,即便是以一个情敌的眼光来看,林徽因也是一个完美的恋人。就是因为林徽因并不是那种单以美貌惊人的女人,所以,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她给人的感觉都有种不可掌控的恐慌和吸引力。如果林徽因要插足她和徐志摩的婚姻,那是万劫不复的,谁也阻挡不了一个“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除非她自己愿意撤离。  

可以想到,当年的徐志摩遇到林徽因这个自己心中的理想女孩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澎湃,诗人的敏感和浪漫放大了他对她的爱,他的爱情就像一条泄洪的大河奔腾着流向她,如此声势浩大,从伦敦一直追随到北京,惊动了当时的文艺界。但是当时倘若林徽因答应了徐志摩的追求与之结婚,那对于徐志摩来说,大概也会了无乐趣了吧,之后的陆小曼们还是会出现。徐志摩是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他一路追逐着一个背影,如果她停下并转身过来,那么这场追逐就结束了。她要一直往前走,不能停下来。

人的情感本来就复杂,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这里,便更加复杂了。热爱文学的林徽因,如果与徐志摩连朋友都做不成,她心底那些文学方面的思想也就少了交流的对象。男人与女人最容易在爱情上结恨,民国时期如张爱玲与胡兰成、阮玲玉与张达民……细数起来,比比皆是。不好的爱情,很容易将女人变成李莫愁。有时候,细想起来,与感情有关的伤害都是自我认领的,如果在恰当的时候,拔掉电源,关闭心扉,不再受诱惑,那无论是谁也伤害不了你的。显然,这种情况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何况那些美丽又有才情的女人,爱情对她们来说更是人生的标配。但其实,我们的一生不过是在茫茫人海中捡拾自己的同类罢了,而遇到同类的机会并不多,遇到了,哪怕不能一起生活,也未必要弄到两败俱伤,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她没有彻底拒绝徐志摩,徐志摩也没有因为她当年的不告而别而记恨于她,他们最终退回到了朋友的位置,一起讨论文学诗歌,一起创办文学杂志。

很多年后,林徽因对自己的子女说起她同徐志摩的感情,理智地说道:“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不过,在1947年的时候,林徽因做完肾脏手术后,因伤口感染,身体日渐虚弱,医生以为她时日不多了——连在耶鲁大学当讲师的梁思成也被紧急召回国,她自己也觉得撑不过去了。刚巧,她听说张幼仪在北平参加友人婚礼,就派人请张幼仪去看她。那时,徐志摩已经去世16年了。民国的这些女人,无论在情感还是做人的其他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的大度。张幼仪真的带着儿子徐积锴和孙子去医院看林徽因了。当时林徽因虚弱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看看徐积锴,又看看张幼仪,张幼仪也不知林徽因要做什么。后来,张幼仪猜测说,林徽因是因为还爱着徐志摩,所以想在临终前,见一见徐志摩的孩子。

林徽因的选择

林徽因最终选了梁思成作为终身爱人,并且是非常笃定的选择,她与他相伴了一生。

我曾读到梁思成写的一篇关于艺术创作的文章,题目叫《千变万化和千篇一律》。从这篇文章就能看出,梁思成并不是传说中无趣的人,他是一个艺术方面修养极高的男人,他找到了一条好的艺术作品(无论美术、音乐、建筑)所遵循的规律——艺术作品中的重复和变化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美感,读来有醍醐灌顶之感。也只有通晓各种艺术形式的人,才能总结这样的规律。

我记得,读完我还对朋友讲:梁思成专注建筑,又通晓音乐、美术,人又含蓄内敛,出身世家,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笃定的爱和包容会给人强烈的安定感。我说,遇到这样的一个人,若我是林徽因,也定是要选他的。朋友说:你只是旁观者清,要是真有这么两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你未必像你想象中这般清醒。

梁思成热爱古代建筑,终生都沉迷其中,当他得知政府要拆掉北京的大量古建筑,他用专业的理念阻止不了当时的执政者时,他试图“以帝王庙前景德街牌楼为例详细描述了每逢夕阳西下,西山的峰峦透过牌楼和阜成门城楼所融汇而成的绝妙好景”这种浪漫的意境来打动执政者。由此可见,他有颗赤诚、浪漫的内心。

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第一批到达出事地点参与搜救的人员中就有他。并且,他也知道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谊,在飞机失事的现场捡了一块飞机残骸带给她,作为缅怀之物。并在一次乡野考察时,途经徐志摩墓地所在的小城,停下来,陪林徽因一起为徐志摩扫墓。可见,他也不是什么心胸狭隘的人。当然,他也不是那种傻男人,林徽因在香山养病时,徐志摩每日上山陪伴她,他在香山的住所便是梁思成为其安排。但每日在其上山陪伴林时,他都会让林徽因的堂弟林宣一起上山,林宣回忆当时的情形,道:“我和徐志摩都住在香山的甘露旅馆。每天吃了早饭就去林徽因住处,我们的中晚餐一起吃,夜里回来。林徽因、徐志摩谈诗论艺时,我就坐另一旁看书作陪。”聪明的他,既尽了地主之谊,又体面地宣示了自己的主权。

也有人质疑过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否是真爱。但爱情这东西,好不好,只有当事人知道,外人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也不一定能完全看透,所猜所想都可列为假想。总是出双入对,四处秀恩爱的情侣或夫妻,在他们退回到属于自己的隐蔽空间时,可能是互相不理睬对方的状态;当着外人的面意见不合到可以互相争吵起来的夫妻,也不见得私底下是不相爱的。林徽因曾经在给沈从文的信中这样说:“在夫妇中间为着相爱纠纷自然痛苦,不过那种痛苦也是夹着极端丰富的幸福在内的。冷漠不关心的夫妇结合才是真正的悲剧!”

双子座的林徽因,有着双面属性,她的A面是文学,B面是建筑。A面有徐志摩来承接,B面有梁思成。文学是她内心文艺情绪的寄托,建筑则作为她的事业贯穿一生。文学和建筑正如徐志摩和梁思成之于她的生命中的存在。而她的情绪管理,则来自于金岳霖,她很佩服金岳霖能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看透彻并理顺,把当局者从迷局中解救出来。

徐志摩和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里面,欣赏的比例占了大半以上。金岳霖在林徽因去世30多年后回忆起她,说:“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他在她身边这么多年也没有将她彻底看透,对于金岳霖来说,林徽因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看不透,是女人对男人最致命的吸引力。

而梁思成每日要面对的,除了外人看得到的林徽因的美丽、才情的一面,还要面对林徽因的坏脾气和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面。那后面,隐藏的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磨合和较劲。

有一种爱情的理论:男人虽然爱漂亮的女人,却往往娶了丑的那个,丑一点儿的那个能给人安全感,娶漂亮的女人往往要承担替别的男人养育后代的风险。作为男人,有一个如此受欢迎的妻子,大部分男人都不会像梁思成那样包容、淡定。

其实,所有最后能走到一起的爱情都不简单,都不是只有“爱情”。当然,“爱情”是最初的主因,除此之外,相处时的愉快、彼此的安全感,还需加一些外在的力量。就如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一对互相试探撩拨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在一起的情人,因为香港的沦陷,战争的恐慌,迅速地扔下自私与矜持,迅速地结婚,成为一家人。对于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一对,梁家在林徽因父亲去世后对其学业的资助、她与梁思成共同喜欢的建筑事业、野外考察时的互相陪伴、战争岁月的不离不弃……都把他们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在林徽因的生命里,梁思成是完美的、最终抱得美人归的男主角;徐志摩是略有瑕疵、孜孜追求女主角的男二号;金岳霖是不离不弃、令女主角开心的男三号。

我们都希望,在我们一生中至少要遭遇一次爱情;我们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被某个人坚定而认真地爱着。女人往往在男人身上受到了伤害之后,才懂得在以后的选择中尽量避开能够伤害到自己的人。

像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她骨子里面就带了自我保护装置,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刻,就自动开启,将受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她是一个现代的人,她的思想、行为、做派,她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取舍,都有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作风。只看她做的这些事情,大概我们常常都会忘记她是一位出生在清朝、长大于民国的女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是一个21世纪的女子穿越回去的。我们当代的女性又有多少,活得远远不如她独立、自信、现代呢?

大多数的女人,骨子里都想当陆小曼,风骚、风情、任性、纵情,上个楼都要娇呼着“摩摩,抱我上去”,恨不得一辈子活在爱情里面。而现实的环境却需要像林徽因那样,适时收起爱情的帆,与一个安全稳定的男人度过一生。

我们都知,镜花水月般的爱情是多么不牢靠。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节选自《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相关文章

  • 林徽因的爱情/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一个幸运女人的爱情模式应如林徽因,人生中最重要的初恋,邂逅的是浪漫多情、心思细腻、对生活抱有火热激情...

  • 林徽因不相信女儿没考上清华,调取试卷复查,看完说:可惜了!

    林徽因和父亲 民国才女林徽因是一代传奇,世人竞相传说这她的美丽,才华和爱情。她和丈夫梁思成都是名门之后,林徽因之父...

  • 爱一个人不需要名分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爱情的名分。 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是婚姻,也是爱情。 金岳霖对林徽因,只是爱情,没有名分。 ...

  • 林徽因的选择

    才华绝世的奇女子林徽因,背后有着让世人津津有道的传奇爱情,她为何抛弃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又为何没有选择为爱终身不娶...

  • 他为林徽因终生未娶,倾世之恋!

    看到如今动不动就离婚分手的新闻,不由想起林徽因的爱情。 作为女人,林徽因是幸福的,徐志摩爱了她一辈子,梁思成相伴了...

  • 徐志摩那么爱林徽因,为什么林徽因拒绝他并选择了梁思成

    每个人都渴望爱情,有一段爱情固然很好,可是爱情多了呢,我们又该如何。被称为“民国才女”、“建筑女神”的林徽因就有这...

  • 如同爱情

    被空调冷的的感受 如同爱情 没有爱情的人才经常讨论爱情 正如没有房子的人 喜欢讨论房子 通过谈论 在诉说缺失

  • 如同爱情

    下班后,加了会班,从单位出来时,已错过了直达住处的66路末班车,再想要回去,就只好等15路公交又或者坐公交到附近站...

  • 《林徽因传》有感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梦,今天我看了《林徽因传》读懂了林徽因对爱情做出的正确选择。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

  • 林徽因的爱情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有一句话,我只问你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徽因的爱情/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cp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