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到一姐妹M的QQ空间最新更新:抓狂+发怒的表情接连十几个。原来孩子奶奶即M的婆婆,好心办了“坏事”,嫌孙子头发太长,怕他难受怕他热,亲自操剪把孙子的头发剪了。
M让6岁的儿子蓄发很长一段时间了,本意是想给他剪成“蘑菇头”造型,就像《小爸爸》里的小演员朱佳煜那样。而且恰逢六一儿童节,小朋友要上台演节目,突变发型让当妈的M不习惯。婆婆没提前打招呼,而且剪的也不顺M的心,但M又不能对婆婆做过多争辩和理论,着实窝火。
二
我曾因乘乘的头发,和爷爷奶奶吵过一架。
作为妈妈,我还是乘乘的理发师。乘乘几个月大时,可以乖乖配合我,但一周岁前后,自我意识萌芽,不让理发器碰他的头,也有点惧怕理发器发出的低沉的嗡嗡声。每次剃头,他都大哭,反抗,抓着我,抱着我,求大人不要碰他头的样子。我就尽量减少理发次数,由一个月一理变为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理,能拖就拖。他的头发看起来比周围小朋友稍微长一些。
爷爷奶奶看不过去了。孩子头发这么长,得多热啊!孩子头发这么长,让外人看着跟没爹娘管的野孩子似的……给孩子剃个光头(电灯泡那么光),之前我剃的因有3毫米的保护罩,留的头发长,过几天就长长了,而且剃的也不好看,坑坑洼洼……爷爷是小摊摊主的常客,也已经跟小摊摊主打好招呼,下次孙子剃头也来这,所以,爷爷想带孙子去路边小摊剃头,说几块钱的事。我认为根本不是几块钱的事。
一是,乘乘认生,妈妈给他理发他都要命的哭,一个陌生人拿着那种大大的理发器,他会哭成什么样子,很可能会吓坏他。
二是,路边小摊的卫生和质保没保障,理发器是接触过多少成人的头发,而且在那里理发的人大多是不提前洗头的。用小摊上的理发器接触乘乘娇嫩的头皮,万一剃破了,万一被感染了呢?
三是,在我看来,乘乘头发真的不算太长,怎么就没爹娘管了,一直以来,都是我给乘乘理发,感觉还可以啊,怎么现在就成他们说的坑坑洼洼了……
四是,即使不让我剃,我们也不允许去路边小摊,要去就去正规的理发店,花几倍于几块钱的米也没关系,图个安全、安心。
我理论完后,爷爷怒了,因为我没听他的话,不给面子。奶奶也生气了,说他们是多管闲事,以后这种事再也不管了。
为避免矛盾升级,我低头认错,说自己态度不对,请他们原谅,但底线不能破,我带乘乘去了理发店。乘乘那次撕心裂肺的嚎哭,那种哭的场景,就像妈妈不要他不管他的样子。回家后,爷爷见到孙子的小光头,也没再说什么。
那次吵架的结果是,爷爷奶奶没再主动要求过给乘乘理发,忍不住时会侧面建议,看孩子头发又长了啊……我也尽量缩短两次理发的间隔,还是在家自己理。乘乘虽然还是反抗,但被妈妈抱着边哄边理,哭的时间越来越短。
现在乘乘快两岁了,每次理发都是主动指着自己的头发示意,妈妈快剃吧!坐在妈妈的腿上一动不动的配合。
三
育儿矛盾不可避免,作为晚辈,怎样处理矛盾很重要。作为旁观者,我对对M说:稍安勿躁,既往不咎,来者可谏。你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跟老人置气不应该也没必要。没办法,两代人的观念不同,势必造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处理方法。
所有隔代育儿的矛盾事件,老人的初衷都是好的,或者骨子里认为他们的看法做法就是对的,因为他们就是那样健康地培养出了好孩子。他们带着一颗赤子心帮子女带娃,不求回报,只要的是面子(权威)、尊重。当产生矛盾甚至是争吵时,他们脆弱的心理往往会延伸,由这一件事想到以往的种种付出,只因你一时的争辩、口气过硬,就会联想到,他们自己原来一直不被尊重,不被重视。要知道,想改变老人很难,所以年轻人就要学会体谅、委婉、变通。
跟父辈们相处,我深感老人真的都挺不容易,让作为子女的我们心疼、怜惜、无奈。买了好吃的,宁愿放坏也不吃,说是给孩子的,老嘴吃得多少啊。给他们买新衣服新鞋,要么一直放着,要么只有在重要场合才穿,平时都舍不得穿。买的菜或水果便宜了几毛,跟捡到大宝贝似的。
父辈跟年轻人最大的代沟是,唠叨、固执。老人的唠叨出于关心,易被年轻人误解为不放心。老人的固执出于越年长越敏感的自尊,易被年轻人误解为无法沟通。作为晚辈,如果真切的体悟到这两点,就能免生很多闲气。记住,只要不何老人对着干,就没大矛盾。有不同意见时,忍住,左耳进右耳出就不会有没家庭战场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