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末的清晨,夫人一通“起床神技”把少爷从床上弄下地,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地出了门。
到了老区分叉口,少爷问:“早餐吃什么?”
夫人:襄樊豆腐面和三鲜粉,选择一个?
少爷:都不要!我要吃麦当劳。
夫人:你起床耽误了很多时间啊!去麦当劳要花更多的时间。
少爷:你把我骗出来,还不让我选择喜欢吃的?
夫人心里一通腹诽,然后一路无语,快速地往麦当劳走去,少爷知趣地跟着。

两人基本无语地吃完早餐,想着不能白把少爷弄出来一趟,夫人找着话题,打破尴尬。慢慢地,少爷又愿意说话了。两人慢慢地往家走着……
少爷:老妈,你有想象在对面看自己的表情吗?
夫人:啥意思?灵魂出窍吗?我好像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要我说说吗?
少爷:不需要,我的意思是想像自己的表情。比如,我就会想像自己板脸时会是什么样子?自己笑时会是什么样子?好像总能用想像照镜子。
夫人:哦?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啊?
少爷:挺无聊的吧?
夫人:你常常刻意这样去感受吗?
少爷:不用刻意感受,那种感受就在那里。
夫人:恩,你这样感受时,能觉察到自己的这个感受吗?
少爷:不能,如果刻意去想,脑仁就会疼。
夫人:……
少爷:以前我没有舔嘴唇的习惯,最近不知道怎么突然有了这个动作?
夫人:是看到了他人舔嘴唇,下意识模仿?
少爷:不知道。
夫人:我初一的硬笔书法还不错,初二发现别的同学字很好看,就去模仿,到了初三,我的字就完全变样了,就是现在你看的稀烂的字。
少爷哈哈大笑:稀烂的字?
夫人:是啊!是不是有点“邯郸学步”?
少爷不语。
夫人:也许你看了别人舔嘴唇的动作,偶尔模仿了一下,之后不自觉地又重复了这个动作,然后忽然发现有了舔嘴唇的习惯。这个,让我想起我在公司开读书会,正在带读的《他人的力量》。每一个人,下意识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都在影响着另一个人,所以,我们还是要时刻检省自己,保持正的部分。因为邪也能影响他人,我们也会被邪影响。
少爷:现在我走路有点驼,小时候我走路肯定不是这样的,什么时候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将来还是这样走路吗?
夫人:哦,没有注意啊!
少爷:以前没觉得老妈走路有什么特别,后来发现你走路像鸭子一样。
夫人:我走路一直这样,可能你小时候没有注意到吧?
少爷:是你走路一直这样?还是你走路姿势发生改变时,你并不知道,以为自己一直是这样?
夫人:这个?我真没有注意过。你说话好像哲学家啊!
少爷嗤之以鼻:哲学家是最牛的,不是一般人说几句好像很高深的话,就成了哲学家了!这些说出来的话,看似高深,既没有实践过,也没有验证过,何来哲学之说?
夫人哑然,这赞美没有赞到点上啊!想想少爷说的有道理,不能随便就扣上“哲学家”的帽子,否则不是满大街都是哲学家了?想像哲学家满大街的样子,夫人自己乐了。
聊完,刚好到家。少爷进屋做作业,夫人独自思考着刚才的一番谈话,思考着正值青春期,已经高过自己近一头的少爷……作为母亲,自己该如何陪伴他成长?如何不干扰他自己的成长路?如何支持他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不迷失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