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则感悟。
1、最近有些焦虑情绪,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自我否定和不信任感。
当自己感到有些焦虑时,开始一本书一本书的翻,企图通过大量“阅读”去获取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这里的“阅读”,我加了引号,很显然,这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阅读,而是一种更接近于无目标状态的目盲——不分主题、不分领域,拿起来就翻,翻完就扔。
这样做,不仅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相反,会更加焦虑和迷茫,因为目标不坚定。
任何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是一个目标坚定的人,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目的而付出劳动和努力。
这就像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的小船,如果不能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前进,今天航行这里,明天跑向那里,可能真的永远无法达到彼岸。
我现在就是如此,完全迷失了自己。
虽然知道各种各样的方法,也知道一些所谓的理论和观点,无奈自己没有行动没做实际践行,也就没有体会到这个方法或者道理的真切感。
当一件事,你只是道听途说时,是不会有所感触的。
看过很多名人的故事,也看过新时代网络大V的崛起案例,各有各的不同,也各有各的方法。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目标坚定的人,锚定一个方向就努力使劲,不让自己跑偏,不让精力涣散。
想要成功,就需要走一走他们的路,而不是盲目去开拓创新,因为这不是科学研究。
因此,面对自己的问题,最主要做的就是梳理出一个大的逻辑框架,把自己放在里面筛一遍,看看到底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既然自己想要通过内容创作来获得收益,那就应该拿出创业者的心态和思维来,而不是胡乱发力。
创业的本质是进行产品的销售,是提供服务和价值。
如果你没有产品或者服务,没有能给他人提供价值的东西,那你的这个创业,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试想,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任何产品或服务产出,那你活得下去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先打造出产品,至关重要。
这个过程,不要奢望一次成型,一定是经过白千次地打磨反馈才能最终呈现。
一开始,千万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拿出大概的作品,马上投向市场,看看反馈是什么,再进行迭代更新。
没有反馈的产品,是不值得做的。
这一点,真的要学习雷军,看到风口,马上打造出1.0版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断反馈。
永远记住,没有产品,就没有创业。
2、很多人都会提到复利效应,这本身是金融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收益的叠加规律。
后来慢慢扩展到多个领域,尤其表现在一个人的成长提升方面。
复利效应的规律是,一开始随着时间的进展,成效非常缓慢,甚至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会迎来指数级爆发。
我们在提升自己方面,同样如此。
比如减肥,一开始的一段时间,就算你每天疯狂锻炼、控食,收效都不明显。
但是当你坚持一两个月后,开始达到临界点,这时体重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
这就是复利效应的威力。
再比如写作,你一开始写了很多内容,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毫无变化。
只有当你坚持到一定时间和程度,突然发现任何文字都不再惧怕,任何一个小的事情都会触发你大的思考,甚至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你。
这也是复利效应的作用。
李笑来曾经说过,我们做任何事都用有成本,只有当你的付出和时间触碰到成本线,你才会迎来自己的里程碑节点,到那时才会出现指数级改变。
关键是,我们能否耐得住前期积累阶段的无聊、枯燥、怀疑和焦虑,这才是多数人无法看到自己改变的真正原因。
人是功利性动物,如果短时间内看不到成绩就会放弃。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每件事都拥有成本,你付不出去足够的时间和经历,付不出足够的成本,那怎么可能拥有大的改变呢?
所以,一定要坚持住一个基本认知:
任何事都符合复利效应。
一定要坚持住前期的枯燥阶段,后来一定可以迎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