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一群3-6岁的孩子,在成长营中体验各种科学育儿课程。
其中一个游戏环节,是助力官袁成杰给每个孩子发了两张贴纸星星,让孩子把贴纸贴到自己最喜欢的好朋友的名字下面。
孩子们你争我抢地跑过来投票,最后实习教官王弢发现只有男孩雷雷还没有投票,而且纸板上只有他的名字下一片空白,没有小朋友把票投给他。
这就尴尬了!即使雷雷还只是孩子,他也能敏感地察觉到此刻自己的尴尬处境了,因此他立马跑到一个角落里躲了起来,不想面对这个场面。
袁成杰不想再勉强雷雷投票,但是王弢坚持让雷雷过来投票,实在拗不过王弢,雷雷最后无奈地选择把两票都投给纸板下方的卡通人物图案。
在这个过程中,雷雷一直念叨着:“我不知道要投给谁?”其实他内心已经深深受伤了,因为没有小朋友喜欢跟他一起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十多个小朋友,一个都不喜欢雷雷呢?根源还在雷雷自己身上。
在投票之前,有两三个小朋友因为抢椅子打了起来,本来毫不相干的雷雷突然站起来,面目 狰狞地大喊:“笨蛋!笨蛋!三个笨蛋!”
雷雷的这一个举动,不仅暴露出他会说脏话的坏毛病,更可以看得出他脾气暴躁,难怪他这一喊,打架的小朋友都吓得愣住了。
这还没完,雷雷接着发飙,用手指着别人喊:“你们五个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这一下现场真的一片混乱。
很明显,雷雷的一系列骂人行为,导致了他被别的小朋友排斥,因此才会在投票环节如此尴尬,可以说雷雷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同伴接纳是儿童社会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群体对于个体的态度。受欢迎儿童大都倾向于成为优秀的社会问题处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对他人的支持者。
当孩子的表现不够好,不被群体接纳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雷雷妈妈此刻内心的五味杂陈,更应该思考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
【1】
孩子被群体排斥,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学校的问卷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在学校里,最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有46.19%的孩子选择“能帮别人解决问题,有一帮好朋友”,而只有21.07%的孩子选择“ 考试取得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取胜”。
而且,25.52%的孩子希望被评价为“人品好,值得信任”,22.54%的孩子希望获得“积极热情,热心为大家服务,有公益精神”的评价。
由此可见,孩子们是非常渴望融入群体之中的,那么当孩子被群体排斥的时候,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知乎上有位答主讲,她的朋友家女儿,长得漂亮而且唱歌跳舞都很出色,结果朋友最近遇到烦恼了,女儿哭着喊着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朋友问女儿原因,女儿说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一靠近别人就走了,朋友赶紧跟老师联系,询问女儿说的是不是事实?
老师表示因为每次演出,都让她女儿站在中间的位置,导致她比较高傲,总是让别的小朋友帮自己做事,别人不肯就冷着脸不说话,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跟她玩了。
朋友听了很惭愧,因为她知道女儿在家里也有类似情况,只要批评女儿哪里做得不对,女儿就会哭闹着不愿意接受,没有想到现在还影响到人际关系了。
有研究显示,常用的同伴接纳类型,将儿童区分为受欢迎、受拒绝、被忽视、矛盾型及一般型几种。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再小的孩子都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因为做得不好而在群体中被排斥。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都希望孩子能够交到好朋友,适应群体生活,但是当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的时候,父母就要找出原因并积极补救。
【2】
孩子做错了,父母如何帮助?
在下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未开始之前,备受打击的雷雷已经默默地离开队伍,独自站在墙边,看得出来他很害怕在这个游戏中再被排斥。
第一次报数要求的是4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其中一组只有3个小朋友,他们立马召唤雷雷加入,在犹豫之后雷雷张开双臂,跟他们拥抱了起来。
很明显这一刻的雷雷被群体接纳了,而他能够勇敢地走进群体,也是非常大的进步,后来每一次报数的时候,雷雷都作为“补位选手”被小朋友们愉快接纳。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去帮助别人。
父母需要重视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当孩子因为表现不好,被群体排斥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做。
我儿子每天晚上,都要跟小区里的一帮孩子,骑着自行车满小区玩,本来骑得好好的,过了一会儿,儿子气鼓鼓地骑到我身边来。
我连忙问他怎么回事?儿子说因为自己车速慢,其他小朋友不等他,他就从一幢楼后面穿过去拦截,结果吓得两个小朋友差点摔倒。
于是他们就说我儿子有毛病,儿子又气又急就跑回来了,我说你觉得自己有没有做错?他低着头说不应该半路拦截别人。
等这帮小朋友骑过来时,我招呼他们停一下,让儿子跟他们说刚才做错了,然后我问他们愿意跟我儿子一起骑车吗?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
看着儿子开心地跟着小朋友一起玩的样子,我真的是很庆幸,当孩子被排斥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毕竟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健全,他们并不懂得自己做错了会影响人际交往,而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3】
孩子在群体活动应该如何适应?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让孩子适应群体生活,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做:
首先,父母教给孩子沟通协作能力。
这一期的《不要小看我》一开始,节目组就安排了“按钮实验”,在实验空间内放置一台电视机,并设置一个开关按钮,需要其中一人按住按钮,另外一人才能够观看电视。
只有轮流互助,大家才都有看电视的机会,此实验主要考察孩子的沟通协作能力,每一组的两个孩子表现也各有不同。
父母可以利用讲故事、玩游戏、做家务等方式,跟孩子进行分工,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合作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适当吃点苦头,会让孩子逐渐修正自私的行为,更好地与别人相处。
第二,父母教导孩子主动表达善意。
亲子关系专家吉米·莱瑟在《养出你能够忍受的孩子》中说,人际关系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
微博用户“喵宝520”分享说,女儿网球队共有4个孩子,训练完一个女孩拿出自带的面包,却把自己女儿冷落在外,女儿觉得她们太过分了。
她帮女儿分析原因后,告诉女儿“怨愤就是弱者对强者的恐惧,弱者以善良作精神寄托。”女儿表示第二天就带上葡萄干跟她们一起分享。
父母在帮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后,还需要教导孩子主动向别人表达善意,一袋小零食或者一个助人的小动作,就能够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第三,父母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说,第一种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第二种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伴侣、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等关系。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
父母跟孩子之间如何相处的,会直接影响孩子跟别人相处的方式,雷雷之所以把“滚出去”这个词说得这么顺溜,就是因为这个词是妈妈这样跟他说的。
而且雷雷还说,妈妈跟他说了“滚出去”后,他也跟妈妈说“滚出去”,看得出来母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已经出了问题。
父母要做到文明有礼,谦虚谨慎,孩子才能在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学到跟同龄人相处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