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夏海芹老师的《卖油翁》教学案例,觉得甚合我意,摘录一些可以拿来“比葫芦画瓢”的环节,内心颇喜。
其实夏老师的这节课紧扣一个“两”字,两个人 两件事 两个场景 两次对话 两个表情。设计极为巧妙,让人赞叹。
1.概括文章内容时
两个人物:陈康肃公;卖油翁。 一个是公,一个是翁。 一个是有姓有名有谥号,一个只是以职业相称。 一个是高高在上状元郎,一个是默默无闻小商贩。
两件事: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
两个结果: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
两个反应: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但微颔之;
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康肃公笑而遣之。
2.分析文中的两次对话
康肃“两问”
师:请试着分析比较康肃的“两问”。
1. 康肃说话语气有变化。第一个句子是“问曰”,第二个是“忿然曰”,语气越来越重了。
2. 康肃对卖油翁的称呼有变化。第一个句子称“汝”,第二个问句子称“尔”,“汝”是平等的称谓,“尔”就有居高临下、轻视蔑视的味道了。
3.康肃说话句式有变化。第一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明不悦,通过质问传达他的不满。第二个句子用了感叹句,显示康肃已由不满到生气,通过感叹句的呵斥传达他不可遏制的愤怒。
(指导学生读出这两句愈来愈强烈的情感。)
卖油翁“两答”
请试着分析比较卖油翁的“两答”。
1. 句号表明平淡沉稳。与陈康肃巨大的情绪变化比,卖油翁的回答显得淡定沉着。一个勃然大怒,一个风轻云淡。
2. 康肃自称为“吾”,是有身份有学问的自称;卖油翁自称为“我”,是平民百姓的自称。善射且“以此自矜”的傲气和虽是商贩却不失自信的朴实,从自称中可以看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