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应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代能以大道化物地圣人,是同无形地“道”共生的。反顾以观察既往,再以此察验未来;反顾以了解历史,再以此了解当今;反顾以了解对方,再以此了解自已。行为和思想的原理与未来、今天不相符合的(反常的),那就要反顾历史的经验来探求。事情通过反复推敲得到准确答复的方法,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解读: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观察过往就可以为现在借鉴,也可为未来参照。可以由此及彼,或由彼推此,举一而反三。这样就能谋划周密,不会造成失误和遗漏失。)
原创作者:头条号名诗词解读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别人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不语,是静止。根据别人的言谈,听他的意思。言辞有不符合常情的地方,就要从反面询问要求解译,对方必有回应,这样就露出他的本意。
(解读:別人在议论、发言时,属于运动。自己沉默不言时,属于静止。对于人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通过观察言行是否一致,对他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对方的言辞不合情理,就要用诘难、批评、反驳、刁难的方法,引诱对方应答,这样就能把握实际情况。)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言辞有表象,事物可以类比。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对方下一步的言行。( 原创作者:头条号名诗词解读)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所谓“象”,就是事物表象。所谓“比”,就是比较言辞。用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像钓鱼一样引诱对方说出符合事实的言辞,得到对方的实情。也像布置网绳来捕野兽一样。多设一些网江集就能收获野兽了,这是方法符合事物的道理。让他自己暴露出来,这就是钓鱼捕兽的人的法则,时常把持这个法则的要领就可以驱使(驾驶)人了。
(解读:天下萬物皆有迹可循,可从“行为语言”中求答案,例如身体姿势、表情、坐姿、手势、眼神等下意识的动作,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像钓鱼一样你要看清水面上浮漂的运动状况从而判别鱼儿是否上钩,也像捕野兽一样要多布置些罗网,让野兽无路可走则容易捕得野兽。懂得用诘难、批评、反驳、刁难方法,引诱对方应答,就能驱使(驾驶)人了。)
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当对方的言辞没有比较和联系,就要及时变化,以形象来打动对方,迎合他的心理,见到他动情,随后就能牧养他了。
(解读:当对方的已经没有反驳之力时,就要及时转变,用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来打动对方。迎合他的心理需求,就可能看到对方感情的软化,从而让他臣服达到統治其人其国的目的。)
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我反顾以往,他重复未来,言辞可以模仿和类比,所以可以制定基调,重复、突袭、反驳、推倒,所有的事物离不开言辞。圣人因此可以诱导愚蠢和智慧的人,遇到事情都没有疑问。
(解读:反复比较以往、当今和未来。言辞可以模仿和类比,以此确定对话的基础,按此基础通过重复、突袭、反驳、推倒的方法就可以说服对方,从而所有的事情都能用言辞来解决。智商低者,由他自己讲出來,就可以知道所言是否真实。对于明人而言,请将不如激将,要用言语刺激他,或以反话鼓动。这样都能得到实情,遇事能明察秋毫,明辨不惑。这就是圣人诱导愚蠢和智慧的人的方法。)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
因此善于反复听别人言论的人,就可以变通诡异和神化而得到对方的实情。这种变化恰当,就能审慎地控制得他。如果控制不审慎,得到情况就不明了,制定的基调就不审慎。表象和类比就会有变化,他人一定会反复述说,此时则要像听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样仔细的聆听他人说的内容。( 原创作者:头条号名诗词解读)
(解读:善于反复听别人言论的人,就可以透过现象得到本质。语言也会恰当,控制得审慎。如果出现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就是得到的情况不清晰,制定的基调不符合实情。也就是说前面观察的迹象和类比不完全正确或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别人一定会反复说他的观点或反对你的观点,那么,为了找出前面观察的不足或已经变化的情况就必须沉下心来仔细地听别人讲些什么,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此文的他人不一定是指单独的一个人,很多情况应该理解为众人。也就是集众人之言,而定基调的。)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想要听对方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对方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尊重,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
(解读:想要听对方的言辞,自己反要先沉默,想要对方敝开心扉,自己反要收敛言行,想要别人的尊重,自己反要谦卑慎微,想要获取,反要自己先给予。)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想畅所欲言,运用表象和类比有方法,就可以恰当地把握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响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也可以以此来听出真伪,了解异同,得知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举止与行为、发言或沉默,可以以此看出端倪。喜怒哀乐也因此可见到它的形式,都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先确定如何对待的方法和原则。反复询问要求解译,就可观察到他所依托的事实。所以就用象比的方法。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自己要想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胜败、高下、强弱。虽然这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就像刺探敌情一样要深居敌境,衡量对方的能力,揣测对方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没有失误,像螣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原创作者:头条号名诗词解读)
(解读:所謂知人,就是善于认识、鉴别、理解他人。能察贤愚,辨是非,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因此知人易,自知验证。立身处世、待人接物,首先要精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力达到哪里,才能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
他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观察到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审察到的言辞举止也不会失误,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骨头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他暴露给别人的微乎其微,他发现别人的情况却十分迅速。就像阴和阳不可分,也像圆和方不可离,在没有见到对方的真实情形前,就要圆滑的策略灵活地引导对方,在真实情形已现后,就要用方正的规定去对待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把握。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管理别人也就不会规正。那么运用就不会巧妙,这叫做忘记真实的情况失去应有的规矩,自己首先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管理别人,使用策略却让人无法形容,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是称为“天神”。
本号与头条号名诗词解读为同一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