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其实很琐碎,都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而出卖一个人的教养,也正是这些细节。
前两天来到一家咖啡厅,注意到了两个现象:
有一个中年女性,着装朴素,静静地坐在咖啡厅的角落处喝咖啡。临走之前,她将桌上的杯子,盘子,所有垃圾都归拢,方便服务员收拾和他人就坐后才离开。重点是,咖啡店里是没有要求顾客自己收拾的。
另外一位女性,着装时尚,行为干练,很有一副知性女人的范儿。只见她在桌上垫了一张白纸,然后把电脑搁在桌面,一会儿,她接了个电话,对周边静谧的气氛毫无顾忌,大声地讲了足足将近20分钟,电话结束后,没几分钟她就离开了咖啡厅,但她的座位却是杯盘狼藉。
虽说无可厚非,但前后两者的行为对比起来,实在难以不让人唏嘘。
一、最有教养的言行,就是不让人难堪。
陈丹青谈及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大学厕所里,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非常帅的小伙,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
“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在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
“我当时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
然而出了厕所,他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陈丹青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
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与人相处,最基本的礼仪,就是要谈吐举止间不让人感到难堪。
叶淑穗回忆起第一次见周作人的事,对周老的为人大为钦佩。
当时,他们一群朋友按指引来到周作人的家,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
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
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
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周作人的这一行为,虽说卖了几个关子,让来访的客人多走了几步路,但这一切,正是一个大家才有的风度。
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二、真正的有修养,是不需言说的。
历史学家顾颉刚是一个口吃患者,曾有一次坐火车回乡,路途遥远倍感无聊,便想和邻座的旅客聊天解闷。
刚好邻座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侧身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
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
“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
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拿出车票微笑示意顾颉刚。
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同行朋友看不下去了,他气冲冲地跑来责问年轻人:“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
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朋友不要为难对方,于是就此作罢。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一张字条:
“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
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顾颉刚看后对年轻人的行为折服不已,从此记住了这个叫冯友兰的人。
真正的有教养,是不需言说的,他们打心底里将对方当一回事。
即使为难自己,也不会为难他人,这也是一种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三、一个人的教养,全在细节处。
古人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一个人的教养与尊贵,全体现在细节处:
1、把你说的“不对”统统改成“对”。不要轻易否定他人,肯定对方的观点,再给出不同的见解。
2、你可以偶尔和朋友开个玩笑,但绝不可拿他喜欢的东西开玩笑。
3、初次见面,一定要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很多人说自己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其实你不是记不住,而是不在意。
4、你再愤怒,也不能说真正伤害对方自尊的话。越熟悉的人,反而越了解对方的死穴,但不要因为熟悉而伤害别人。
5、看破,但不点破,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发现对方说错话或者说谎,不要当面拆穿。
即便是那个最终上了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王后,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也会下意识地说一声“对不起!”
如此难得的尊贵,虽说将生命输给了历史,却将尊贵留给了千秋后世。
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过人的能耐,他们靠的也许就是一份小心,一种对细节的执着关注。
这样的人,无论沉浮,往往都能四海通达,左右逢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