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回家回家,这里的家就是指一处房子了,可能是毕业生合租的一间卧室,也可能是年轻夫妻刚住进去的婚房。
房子因为有了人,变成了一个家。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视根的民族,落叶归根,很多在外闯荡的人老了都想要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房子很贵,但很多人结婚的时候还是会拼尽全力凑齐首付,背上沉重的房贷。
有了这样一个房子,在这个城市就有了一个自己的窝,有了一个快乐、悲伤,众多情绪的承载体,有了一个人生故事的发生地。
从四年级开始住宿,每一次离家前的那一顿午饭总是吃不下去,胸闷气短,我妈经常开玩笑说,每一次要走的时候都吃不下去饭,要不别走了。
曾经,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对去学校的排斥,可是后来没有作业了,离家时依然吃不下饭,原来是对家的不舍,对家人的不舍。
随着不断长大,回家的时间从每两周一次变成一个月一次,后来变成寒暑假半年一次,再后来又变成了节假日的时间,这两年因为疫情,时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缩水。
曾经在网上看过说,以平均年龄70来算,每一天算一个方格,在A4纸上打印出一个网格,将未来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涂黑,我记得按节假日来算好像才一行多不到两行的样子。
当很多事情非常具象地呈现在眼前时,总是会给人以震撼的效果,原来以后我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才占人生的这么少。可这是按自己70岁的节假日算的,而父母,会更早地离开我们。
今天读季羡林先生的书,里面提到他做的非常后悔的事情是离开了他的母亲,我朋友的爸爸才50多一点,在一天早上突然脑溢血离开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们无法预见未来,只能在现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下多与父母交流,尽上一份孝心。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