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要结束,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我都有好几个小时与这些孩子一起度过,通过与他们沟通交流,以及辅导作业,让我感触良多。
一、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孩子的将来影响巨大。
我接触的这几个孩子大多对阅读不感兴趣,也就是很难主动地去阅读书籍,并在书中找到乐趣。绝大部分时候是要老师监督和陪读才肯看书,而老师一旦不管,也就不读书了。
看着这些学生在这些宝贵的空闲时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样子,让我不禁感慨:如果在小学没有帮助孩子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或者培养成一两项兴趣爱好,那么,她的假期将会多么的无聊!就算送去补习班,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其实,孩子读书之后空闲时间最多的就是小学到初二那段时间,这期间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若那段时间规划利用好,将会与其他同龄人拉来很大差距。尤其在文化素养方面的积累,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就比较难补上了。作为父母真的要提早为孩子规划好。
二、孩子的成绩差异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差别很大了,而这种差距很大概率上是父母造成的。
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有些父母喜欢采取严厉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经常对孩子吼叫。有些父母则是骄纵型管教,对孩子太过放任。
这些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在专注力,自制力,自尊心,自信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会对成绩完成影响。
其实教养小孩是很需要耐心的,尤其是刚开始教小孩认字、读书、培养兴趣的时候。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是在孩子年级小的时候越需要耐心和用心。
而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则缺乏了一些耐心。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小孩子都没有耐心和用心,还能指望谁能更有耐心和用心教自己的小孩呢?
突然觉得,最需要辅导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做好了,大概率孩子就会做好了。
然而,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当然不现实。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么多各种各样问题的孩子,才愈加显得教育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
三、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是一下子造成的,改变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曾经,面对我班上一些认真听课和按时完成作业而成绩不佳的同学,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讲得不够详细,对他们辅导不够造成的,只要多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他的成绩会进步很快。但经过这个假期单独给一两个学生辅导之后,我发觉我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就算你单独一对一辅导,学生的成绩还是挺难提高或者提升不大……
我辅导的两三个学生,他们听话,勤奋,肯学习,但成绩还是难上不去,一些很基础的题目也经常会做错,有些题目错了两三次还是会做错。而且经过我的讲解之后,她也听明白了但还时不时会再错。这让我感到很无奈。
终于领悟:有些东西真的很难教会学生,比如细心,耐心,专注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而这些东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不少。也难怪乎每个班级成绩拔尖的学生总是少数。
这种内在的品质是从小培养然后慢慢形成的,短时间很难转变和形成。所以想在短时间快速的提升学习成绩不太现实。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改变过来,而且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也就是父母对孩子缺少的管教和关爱要慢慢补回去。试问,在学校哪个老师舍得花那么大时间和精力在别的孩子上呢?
四、教养方式要因人而异
我接触的一些学生,大都习惯了父母的吼叫管理,惩罚管理。也就是当你不发脾气,不采取惩罚手段时,他们都不会重视你。
所以,对于习惯了严厉型管教的孩子来说,你一下子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变得温柔不吼叫,那些学生可能会觉得你特别好说,好欺负,认为你会放任他们的行为。刚开始你会特别难管教,感觉学生直接把你忽略了。你要花很大的精力管理他们。否则真有可能变得鸡飞狗跳,逼的你生气而大声吼叫。
因此,对于大部分习惯吼叫管理的学生来说,你刚开始就要严厉,甚至要对他们大声吼叫。然后再慢慢转变为和善而坚定,这要有一个过渡期。
有些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从这个角度看,相比孩子,父母更需要不断学习与修行!不少父母把焦点放错了,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教育就行,而自己却不思学习和改变,这样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