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登录花瓣网了,在试了若干密码之后终于登录上去,上万张图片依旧分组列队欢迎我的检阅,还有无数的新消息以跳跃的红色符号提醒我的注意。
点开看消息,转载的居多,也有留言问“怎么不标此图是何处景物?”“这张图片我能用吗?”还有回答我的问题,“这张图片是家乡某座无名小桥,很有特色哦!”“名为‘凝’更合适吧!”诸如此类。
看了片刻之后,想到自己现在关注它的太少,回复的消息也滞后数年,都不知道对话那人还在不在花瓣之中。不能及时回复,有些还牵涉到版权,为免争端,我点了注销。因为不可逆转,系统要我慎重。犹疑了下,是把图片下载下来存放把当时心绪另置安妥之地,还是直接让它湮没于记忆中?终于还是指尖下沉,径直点了注销。
我的花瓣,共陪伴我的那么些精美的图片与瓣瓣心绪,就这样消散于网络的虚无间。
心在路上,路在脚下。很喜欢“在路上”这个词,可以是陈述,可以是动态的,以此为吾花瓣之名多年。自然有一图集以条条大路小径为主,通向不同的未知之地,或天高云阔,或曲径通幽,是向往之地,亦是通达之处。风景图片与各式建筑图片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不能出行的日子,欣赏这如斯美景与各地特色的建筑,脑海里云游,世界如此之大,我却无能踏足其间,实以为憾。幸有这些图片做陪人间。
不似天上人间的美景给人以无数的想象空间,娇艳的花朵予人的美好情感不惶多让。从中领略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体味欲说还羞的温婉,明了红艳似火的热情,识得透彻灵通的纯净。其中尤喜各式蓝紫色花朵,为其l图集命名为“Love is blue”,冷艳的,神秘的,高贵的,翩翩起舞的紫色鸢尾,俏皮的铃兰,一抹凉意的雪兰花,等待爱情的薰衣草,迷人的紫罗兰,悲伤的银莲花,雨巷中走出来的紫丁香,神秘的风信子,似乎都刻在心间,与实物比对,浓浓淡淡,摇曳相印,唤起种种的思绪与念想。
还有简洁的铅笔画,廖廖数笔,却有形象的人物与形象,如冷筠的淡漠随意,如琴子的安稳平和,如老者的沧桑,如幼小的纯真。简洁明了,以简驭繁,每一帧都能带来或浓或淡的记忆的闪光,不同人从中可看到各自过往的经历与来日的期许。仅以此来纪念生命中已逝的或者消失在人海中的故人。
更有小众的剪纸集锦,其中有数幅是老妈年轻时所做,她当年还曾到学校教学生来着。我自己拍的极少的一部分,除了名式小花便是老妈的剪纸了。这部分应该留存下来了,因为数次搬家已无存物。这种缕空的艺术给人以极美的民间艺术享受,因为它往往是夸张而又神似的,又因着透亮,形成了不同空间与时间的交错,小鸟在花间鸣叫,小老鼠在顽皮地偷灯油,花朵在似开未开,玲珑剔透与夸张形象为我所喜爱。看到冯骥才的民间艺术保护中展开的剪纸的普查与保护,深以为善,这样的文化遗产如果就此遗失就太遗憾了。
期间每采来一帧,细细琢磨,查证资料,为其说明,附以适宜文字,也有不知何名的苦恼,在花间征集名目。初识简友做视觉的老喻时,也正是他为其美图征名之时,欣然参与这同道之好。回想起来实在也诸多精彩,我如壮士断腕般,毅然割裂开去。
忆起初入社会在单位诸事不顺,坐在路边道沿上茫然四顾,其间接到同学短信,临近节庆的祝福。在学校其实少打交道,但当时心境,她敏感地察觉到我低沉的情绪,电话过来聊了半天,胡扯乱侃,挂断电话我心明朗许多。也许之前是泛泛之交 ,但在某一时刻也不免交浅言深起来。过后依然素淡,即便同学会上再会,也是相逢一笑。
如同人生的某个阶段,总要籍由某些关注某些媒介来度过那些或难熬或兴奋的时光。在其中获得过几许安慰几许沉沦几许欢乐几许哀伤,一路收获也一路泼撒,心香瓣瓣,全消散在这过程中。
告别花瓣,告别一段曾经。这一程心路相伴,之后各自山高水远,只在心里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