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经济中,因技术变革速度非常快,终身学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些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阅读习惯,无法保持持续学习的人,无法每隔5-10年就学习新技能、获取新知识的人,将会发现越来越难找到工作。
读书是世界上获取知识,加快成长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好的书籍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们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也许我们曾想过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尝试一遍,但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经验都亲身经历一遍。
你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起点。我们所遇到的99%的问题,前人基本都已经遇到过,并且将他们的经验总结成了书籍,通过阅读,我们就能汲取他们的思想精粹,只需短短几个小时或几天,我们就能获得一段人生体验,经历别人所经历过的经验。
读书是加快成长最好的方式,它不光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还延长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不同人生体验。
huawei 267.jp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流畅的阅读是一种享受。我们经常羡慕那些读书又快又好的人,相同的时间里,他们可能读完4-5本书,而我们可能连一本都还没读完。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嫉妒他们那"一目十行"的读书本领,自己明明真心想加快阅读速度,可每次都是有心无力,无奈只得归功于别人的天分。
可天分往往不过是知道诀窍罢了——那些"一目十行"的人不过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罢了。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天分不如别人,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技巧,我们的阅读方法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很难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如果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加上刻苦的训练,我们同样也能像他人一样"一目十行"地阅读。读书跟砍柴一样,磨刀才能不误砍柴工,书籍是我们要砍的柴火,阅读方法则是我们砍柴用的刀,刀越锋利,砍柴自然就越快。'好方法'就像'刀'一样,让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uawei 794.jpg
如何有效阅读?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高效阅读的前提。拿起一本书以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抽一点儿时间好好地想清楚:
- 1.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 2.我的目的是什么?
- 3.我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 4.我想从中获得什么?
...
没有目标的阅读只是在游荡,大脑无法找到切入点,思维只能四处游移,因此一本书读完后可能什么也记不住,如此一来,我们反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却什么也没得到。
目标为阅读提供了方向,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高效阅读。明确的目标相当于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张信息过滤网,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将思维集中于自己所需的知识点上,既节省时间,又能确保阅读有所收获。
注意:不要将"记住书中所有信息"当作目标,这不过是懒惰的借口,掩饰自己不愿意思考的幌子,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的阅读。
第二步:泛读
在明确目标之后,进入正式阅读之前,我们还需要对全书泛读一遍。所谓泛读,也即浏览(或扫描),将整本书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其目的不在于理解,而在于把握整本书的脉络,收得一个整体的印象,为正式阅读做准备。
为什么阅读前一定要先进行泛读?
第一,泛读能帮我们准确地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助我们筛选出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书,从而节约我们的时间。
拿到一本书之前,我们并不能确认这本书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是否有阅读的价值。如果一上来就开始认真阅读,可能读到一半后才猛然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毫无新意,完全没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对自己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如此我们白白花费了大把时间,反而什么也没收获到。
因此,泛读在实际意义上比真正阅读更加重要,只需极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准确地辨别出一本书的价值。
![huawei 437.jpg](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8961/56b3fa4324fc6be6.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第二,泛读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阅读前,我们的目标可能还比较模糊、抽象,但通过泛读,我们的目标就会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会对书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想要更深入探索一些其他的东西。
第三,泛读有助于我们在正式阅读前将选择采取何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是速读?还是精读?又或者主题阅读?我们可以根据兴趣、目标以及书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
当然,泛读还能减轻正式阅读中的枯燥感和厌倦感,增加阅读的兴趣。面对一本动辄几百甚至上千页的书,我们很容易会产生厌倦感,甚至抵触。如果在泛读的时候我们提前把整本书划分成几个部分,按排好阅读的进度,正式阅读中一部分一部分的完成,这比一上来就死磕整本书要轻松得多。
第四,泛读可以激活并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脉络,给新知识预留空间。更具体的讲,泛读其实是梳理了文章脉络,提前搭好了一个框架,为理解、吸收和记忆打好了基础。
在正式阅读中,我们只需往框架中填充信息,借助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理解和记忆。
泛读的核心
泛读的步骤很简单:先看书名,副标题,出版介绍,作者简介及相关评论,然后再看序,前言,目录,后记,接着浏览全书,不求深入,但求整体感觉——能知其大意,得其梗概就成,如此整个泛读过程就算完成。
只需5——15分钟,我们就能大致搞清楚全书的主旨,作者的意图,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在泛读中,还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至始至终都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阅读,我们必须时刻以这四个问题为中心进行阅读:
- 1.这本书主要了讲什么?
- 2.这本书主要谈了个什么问题?
- 3.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
-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为了更好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的效率,个人建议泛读时预测下书的内容,这能起到"先行组织者"的效果。阅读后可能有几种情况发生:
- 一、预测正确,这时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 二、作者的见解远超预测,你会因此得到启发;
- 三、内容平淡;
无论是哪种情况,它都能加深阅读后的印象,提升理解与记忆。
第三步:快速阅读+反复精读
当通过泛读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以后,我们确认这本书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而我们采取的阅读策略是"快速阅读+反复精读"。
快速阅读不是浏览,它比浏览更加仔细,其目的是进一步搜集信息,为精读打基础,同时加深我们对整本书的印象。
首先,我们快速阅读全书,找到自己需要的具体信息,对于已经弄清楚的部分,可以快速浏览;对于无关紧要的部分,直接跳过;对于不懂的地方,先做标记,回头再仔细阅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重点内容。
第二,快速阅读一遍之后,我们大致能知晓哪些地方是需要重点阅读的内容,此时我们还需把刚才读过的内容再想一遍。
040.png因为读一遍,所得的多是些零零星星的印象,得不出一个完整扼要的印象;也有的草草读过一遍之后,马上又回过头来重读第二、三遍,印象还是很笼统,甚至相对模糊,理不出个头绪,就是缺少想一遍的缘故。'想一遍'费时很少,但收效很大......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展开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指"速读+反复精读”,它是指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理解、吸收和记忆。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阅读方法不过是动态过程中某种情形下关于阅读的静态知识,一套方法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情形,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此才能实现高效地阅读。
比方,有的地方可以快速阅读,有的可以直接跳过,有的可以先标记回头再重点阅读......
精读的目的在于咀嚼与消化:
- 1.验证第一遍读过之后,所得的印象对不对。对的,加深它,巩固它;不对的,纠正它。
- 2.求透。懂的不清楚的地方,要思考、揣摩;前后的联系照应,要弄明白;主要的、次要的,要搞清楚;要得出总的、全面的理解;也要得出分解的,一部分一部分的理解。
- 3.求深。体会含蓄蕴藏的意思;玩味精微细致的情境;领略论断臧否到分寸。
第四步:回顾全书
当精读完成后,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还算不上完成。最后,我们还需要回顾一下全书内容,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梳理清楚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整体性的理解,同时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彻底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个人建议回顾全书最好的方法是复述、写读书笔记,或者做思维导图。
人很容易陷入到'自以为明白'的状态。当阅读完成之后,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书中内容,对书中观点有深刻理解,可事实未必如此,一旦被人追问,或者向他人转述,却又支支吾吾,根本答不上来,那么这本书算是白读了。
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顺利地复述出原文的大致内容,还能回答别人随机提出的具体问题,那整个阅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就算圆满完成。
103.jpg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阅读的因素很多,其中拖累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停顿,发声,默念,逐字逐句,注意力不集中。
停顿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怎么看都看不懂的内容。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某些必要的背景知识。
很多人一遇到难点就会死盯着那几句不放,总觉得自己没弄懂前一部分的内容就没办法心安理得地继续往下读。
但是,读书的时候不应该跟自己较劲,遇到暂时看不懂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做好标记,然后继续往下读。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多读几段,作者就会给出详尽的解答——知识链是从两端向中间靠拢的,并且我们的大脑也会在潜意识中继续处理信息,也许在某个走神的片刻,我们就豁然开朗了。
088.jpg逐字逐句
人在阅读的时候,眼球一直处于跳动状态,只有眼球停止跳动时,视线才能聚焦一点,我们也才能看清物体。换言之,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只有调整好焦距,才能生成清晰的图像。
大部分人阅读的时候,视线是首先落在第一个词上,眼球停止运动、对焦、读取信息,然后再跳动下一个词,重新对焦、读取信息,以此类推。这种读取信息的方法称为"逐字阅读"。
ds2.jpg
逐字逐句是阅读的大忌,它不光会拖累阅读速度,还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事实上,加快阅读速度非但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反而能促进理解。
科学研究指出,人类的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600字/分钟,而一般人的语速却只有150—200字/分钟。如果你的阅读速度跟不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过剩的资源非但不能节约下来,反而会在后台自动调用来处理其他信息,阻碍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常会出现开小差,做白日梦的情形。
那些阅读高手之所以能一目十行地阅读,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逐字逐句读取信息,而是以语义单元来读取信息。
所谓语义单位,指的是由几个字词共同组成的、能表达某个整体意思的词组或短语。孤立的字词是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而由几个字词共同组成的语义单元却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如果将语义单元作为最小单位运用在阅读中,那么我们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理解。
ds1.jpg
例如:如果逐字阅读的速度在250字/分钟,一旦眼球运动方式改变,采用语义单位,每次能读取2-3个字,那么速度就会立马提高到500-750字/分钟。
其次,阅读高手并不会按照顺序阅读,而是进行跳跃式阅读。我们的大脑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它会自动忽略混乱的字词顺序,并在后台自动重组实现理解。
ds.png
这里简单介绍2种改善逐字阅读的方法:3—2—1练习和2—2—2练习。
3—2—1练习
第一遍
拿出自己的练习书,找出一段未读过的段落,保证理解的前提下进行3分钟阅读,然后标记出自己阅读的进度,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致内容,判断自己的理解程度。
第二遍
请返回这个段落的开头,再读一遍,这次必须在2分钟内完成同样篇幅的阅读任务。如果没能在2分钟内读到第一遍的标记处,就请重头开始重复这个步骤,直到顺利完成为止。第二遍阅读完成后,同样复述一遍,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
第三遍
现在,请你再一次回到文章的开头。这一遍需要在1分钟内完成之前两次同样长度的阅读内容。如果不能在1分钟内完成,请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顺利完成为止。阅读完成后,同样复述一遍,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
1.jpg2—2—2练习
第一遍
翻开你的练习书,找出一段你没看过的段落,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进行2分钟阅读,然后标记出结束的位置,并复述一遍,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
第二遍
请回到第一遍阅读的开头,这一次要在2分钟内阅读完成2倍于刚才篇幅的内容。如果没能完成,就请不断重复这一步骤,直到顺利完成为止。阅读完成后标记出结束位置,并复述一遍,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
第三遍
现在,同样请回到第一遍阅读的起始位置,这次要在2分钟内阅读完成3倍于第一遍的篇幅。如果不能在2分钟内完成,请不断重复这一步骤,直到顺利完成为止,并复述一遍,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
2.jpeg默念
绝大多数人在阅读的同时都喜欢发声,或者在脑子里一字一句地跟着默念——也叫"心读",那么这样的阅读只能算是'念'书,而非真正的'读'书。发声和默念会限制阅读的速度,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般人的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语速大约为140-200字/分钟,而视读大约为250-400字/分钟;其次声音会干扰思维,影响阅读效果。
本质上,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强化视觉渠道,彻底改掉'听觉阅读'的习惯,把'看'书和'念'书变成真正的'读'书。
这里简单介绍2种方法改掉默念的习惯:1000字/分钟练习和1—2—3练习。
1000字/分钟
这个练习需要我们用1000字/分钟的速度连续阅读5分钟。
首先,选好练习书并标注出5000字的地方;然后开始阅读,如果你不能在5分钟的时间里读完这5000字,就请反复尝试。
tp7.jpg1—2—3练习
这个练习很简单,只需在阅读的同时随着每次视线的跳动不停默念"1、2、3"就可以了。如果你在练习的时候每行需要定焦3次,就在心中默念"1、2、3、1、2、3......"。如果定焦2次,那就是"1、2、1、2、1、2......"
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发出一个声音,只要我们用数字占据听觉空间,自然就没有机会默念。而且,这种单调的数数相当于给自己打拍子,有助于保持眼球运动的节奏。
注意:这个练习需要每次不少于5分钟。
书是作者思维的具体表现,读书则是读者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思维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一是要理解作者的思维,二是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他的思维结果。但任何思维都有基本的规律,如果能把握思维的规律,我们就能最大化提升思维的效率。
tp2.jpg
私以为,无论在阅读还是写作中,思维大致都遵循着"总分总"的规律,因此按照"总分总"的规律进行阅读,将能最大化提升阅读效率。
-
总——我们先进行泛读,获得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建立起对内容整体性的了解。
-
分——根据阅读目标进行快速速读和反复精读,从整体到局部建立起一个精细化了解,如此推动对整体性的理解,两者结合将会产生内容上的连贯性和精确性。
-
总——回顾全书,将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理清逻辑关系,从局部回到整体,强化局部与整体间的连接性,实现整体性的理解。
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用这个时间做的事情不一样,我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花在读书上的时间,都在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不囿于一方天地,不困于一时低谷,在将来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