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理学原创作品,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星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4756/4dbce8a085677085.jpg)
胡言乱语
也不知是怎么了,脑子里突然闪出六个字(在路上、伤离别)。它们闪出来的时候,我真的还没想到提笔能写些什么。
最近脑袋里面的水(可能我真的是脑子进水了)总会有一些零星的文字浮出来,它们出现的时候就像泡沫一样漂浮着,我还没来得及将这些碎片排列组合,它们就消失了。任凭我如何呐喊,它们就像聋了一样,never answer my call.
我闹不清这些文字突然浮出水面的深层含义,但我知道文章总归要有中心思想的,我能做的只有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再慢慢堆砌,将这六个字,变成一篇三五千字的长文。
我总是会跟自己玩儿这种文字游戏,就仿佛儿时垒积木一样,看着它们越垒越高(字数越砌越多),也不无成就感。
我经常会在提笔时就写好题目,又会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它,我的思维总是在不停地运转,笔锋也一样,唯一不变的,是早已构思好的中心思想。
之前我会点开一些题目包含很多信息量的文章,而内容却与题目八竿子都打不着。在我们那个年代,文不符题、中心思想不明确的作文,语文老师是会给零分的。你想要表达什么,或者是隐喻什么,或明或暗、或多或少总要在题目里彰显出来,中心思想也是。标题起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一篇文章的点击率,也间接反映了作者的深度与写作水平。
渐入佳境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而对于我来说,它不只是一本书,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和处世态度。
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我读的,她说对她的影响特别大。可能因为我比较八卦,想知道是什么了影响了她,所以读了这本书。
讲真,我从来没读过这么闷的一本书,纯粹是在记流水账。读的时候我有十万八千次想要扔掉它的冲动,从不会漏掉书中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我居然也一目十行,但求快点结束。如果不是因为有强迫症非得读完,我早就换书了。
其实故事到底写了什么并不重要,写作风格才是重点。它代表了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真实的精神面貌,那些青年不断上路,只望在路的尽头找到信仰。
我从中了解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一样的心态,和另类的写作手法。
他们迷茫。They lost.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造就具有时代特色的人;而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恰恰能反映当时最为真实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让我们能够更为深入、具体地了解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真正的心态和处境,切实地理解时代对人的影响。
这是我在合上《在路上》这本书后,瞬间感悟到的东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
前段时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说的大概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折叠。我没读过这部作品,但它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象力:我与时空隔绝,站立在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就像《西游记》里面天上的神仙看地上的人一样。我不知我身处何处,我只知我在观望,对一切一览无遗:我看到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也看到祖祖辈辈历经的时代;我看到现实社会、看到历史变迁,也看到每本书中的世界……我看到的,只有悲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上一辈人,同一代人,或是下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悲哀。
卡西莫多的悲哀,冉阿让的悲哀,拉里的悲哀,海明威的悲哀,《在路上》里那些青年的悲哀,福贵的悲哀,许三观的悲哀,宋刚的悲哀,海藻的悲哀,杨飞的悲哀……他们各自的悲哀都是时代赋予的。
每个时代都有悲哀。悲哀从来都不少。
可人为什么还活着,大概因为还有希望。对还未发生的事情(悲哀)的一种美好憧憬。我们总会怀揣希望,自欺欺人。就像莫泊桑的《一生》,倏忽一下,雅娜的一生就过了,当过去之后,苦不苦甜不甜,又能怎样?人生不能重来,不能复制,到最后,只能释然。
这世上有太多的恶人,为达私欲不择手段。你也许不会明白人性能龌龊到怎样的极点,而谁又敢说自己从没做过龌龊之事?以爱人之名,做害人之事。在这毫无意义的一生里,事过境迁,物是人非,除了安之若素,还能做什么?
身临其境
我又站立在那个独立的维度,观看当今这个时代:有人在贩毒、有人在吸毒、有人因为吸毒贩毒正在死去、有人在卖淫、有人在拍黄片、有人得了艾滋病、有人四处传播病毒、有人倒买倒卖房子、有人蜗居、有人蚁居、有人赏给抖奶主播五百万、有人为了五分钱出卖国家……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无上崇拜金钱的时代。
走在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逐金钱。如果有一条路,有分叉口,追逐金钱的那条路肯定人满为患,而追逐梦想的那条路,一定形单影只。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4756/2b9f0bc527698b63.png)
你在去哪里的路上,就会遇见去哪里的人,无所谓有人在终点等你。只要你不停地上路,就会遇到跟你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的人。你在跑步的路上,会遇见跟你一样在奔跑的人;你在图书馆阅读,会遇到跟你一样喜欢读书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便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跟你不是一样的人,根本看不到你。我们身上总有一种无形的磁场,吸引着那些跟我们一样的人,或者跟我们去往同一个终点的人。
人是不断变化的个体,有的人只是在人生的某一段时间跟你有共同的目标,这种人只会在你的世界经过,不会逗留很久。你们终会别离,这样的一别,便是一世;而有的人,会在不经意的一个转角遇到,也许当时你们去往不同的方向,而最终会在终点遇到。可能你们只是暂时呆在不同的地方,但并不妨碍你们最后去往同一个终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相遇,也会离别,但请相信,你们最终永不分离。
三观一致的人总会莫名其妙地聚集在一起。仿佛无形中有一个筛子,帮你筛走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而我们也是会变的,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经历过的、思考的、感悟到的也许会让你成为另一个人,于是那个无形的筛子继续帮你筛掉跟你不一样的人。
话题似乎被扯得太远了,而依稀又并不太远。漫步人生路,人活着就要一直在路上。这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进行时。一刻无法停止。无论是在真正的旅途中,还是在家中温暖的被窝里,时光永远无法停止流逝,人生路总会随着指针的滴答声持续前行,直到我们停止呼吸。
所以,人生就是在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而每一个人,都只能陪我们一段时间。父母,爱人,子女,朋友,同事。每一次的相遇,都会有一次离别。
在路上,总会伤离别。
今天莫名其妙听到一首歌,叫《旅行的意义》。有时候你就是会莫名其妙喜欢一个人、一首歌、一本书,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主观意识,并没有什么确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是因为旋律、歌词给你一种莫名的共鸣,或者是你在书中读到了自己。我就是莫名其妙地喜欢这首《旅行的意义》,第一次听到就喜欢。而我喜欢的,是旋律。
如梦似幻
其实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追寻它的意义,每件事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旅行也是,一百个人能写出一百篇不同中心思想的文章。
而旅行的意义对我而言,在于突然的改变:我突然明白很多道理,突然对很多事情看得很开,突然不那么强求,突然找到一种更好的相处方式。
旅行让我见到了想见的人,慰藉了思念的愁苦。怎奈我深爱的人都离我太远,触碰不到。有生离的,也有死别的。
或许我一生注定四处漂泊,随爱人浪迹天涯。此时脑补一首歌:“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哈哈,好欢快,好有画面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4756/b83417b52ff20794.jpg)
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样,也特别喜欢坐在火车的窗边,看着窗外的景物飞逝而去。那时我总是放空自己,脑海里一片空白。从来都只喜欢去程,而不喜归途。因为,离别太伤。
离别真的很伤感,记得那天你送我去机场,你说这次要乖,不许哭,我们很快会再见。我不要你送我过安检,坚持陪你去坐地铁。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骄傲地昂起头,不让眼泪掉下来。而当你消失在人群,我转身离去,却控制不住掉下一滴滚烫的泪水,随着我转身带起的一阵风,飘向离你更近的位置。似乎那泪水也知道,是为你而流。
岁月长,衣裳薄。
如果爱,请深爱。
漂洋过海来看你
为你 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这个遗憾 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 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都忍着不哭泣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
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的不能自己
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
回归现实
我不知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
I do not know where to go, but I have been on the road.
——宫崎骏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可以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王家卫
什么是似水流年?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
——王小波
旅行会结束,人生也是。
在路上,伤离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