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就跟我说,努力,好好学习,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有自己的方向。
我有一位哥哥,普通一本(他高考那一年好像还只是优质二本),毕业三年现在的收入远超很多985,211 的人。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一本,但是他的英语特别之好,在他大学的专业中,他算是顶尖英语好的,而在英语好的人中,他算是少数懂计算机的。就这样,他成功地和许多本科出身比他好的多的人做研究生同学,做同事。
通过他的事情我也有反思,从小我父母只会跟我说努力,尤其是在不擅长的学科努力。比如我数学不行,就拼命让我补习数学,学了文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感慨一下为什么你理科不行呢?
然而,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才明白,人不能总盯着自己的短处,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打出去。
定位虽然是一本针对于广告定位的书,可是也同样适用于对于人本身的定位。里面说的一定要做第一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在一个特别棒的方向成为第一名,而是定位到一个新鲜的领域,在那里你一定是第一名,不是么?
因为那是你,通过谨慎的对自己的反思与分析而得到的适合自己的领域。就像我的那位哥哥,在两个学科的交叉中,他就是最好的,也就有了不可取代与专业性,从而提高了职场竞争力。
这一年学习了许多心理学理论,终于明白许多东西其实和天生有很大的关系,一瞬间的暴怒,不耐烦,偶尔的放肆,对自己的纵容,可能都有父母的影子。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现在网上也有许多原生家庭是祸害的言论。然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在承接了父母不好之处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一定也会给我们优点。就算父母在心里已经十分不堪了,但是能够思考与父母的关系,思考带着原生家庭的出路怎么走,本身就是一种意识觉醒的表现了。
那么,所有的这一切带给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这才是主要需要思考的事物,而不是沉浸在后悔与失望中。
我的发小高考时考了全省前两百名,与她聊天的时候我才知道,她的语文和文综竟然不如我这个只考了二本的。然而,她的数学和英语都是接近满分,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她就分析了自己数学和英语很好的情况,而选择了文科。虽然语文和文综一般,但是在文科中,数学和英语的优势足以可以让她上中国顶尖大学了。而如果学了理科,我记得我高一在没有分科的时候的同学,许多选择理科的女生在高考中都遭遇了滑铁卢。在高二的时候,隔壁突然转过来一个同学,就是理科转文科,在班上一下子就跻身前列了,而在理科班她的成绩就太普通了。虽然理科在我的高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似乎就是必学不可,可是如果能够认真地分析自己的长处不要去在乎别人的眼光,选择文科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高考结果。
我的高中好友最近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行业,她很焦虑,因为她之前没有任何经验,我就对她说,没关系,你在之前的行业里一定有他们本身就在这个行业里的人没有的长处,不用过分焦虑,想想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然后打出去就好。
所以很多事情,还是事在人为,找准方向比盲目努力要重要,坦然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比无头苍蝇假装努力要重要。虽然快到二十五岁才领悟到这些,但是也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