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单身不是错,更不是罪

单身不是错,更不是罪

作者: 霖梦悦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22:58 被阅读0次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这是诗人罗隐笔下的单身痛。

    他把单身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不如人”。在非单身的社会里,很多人会憧憬“一生一世一双人”。哪怕婚姻只是形式,也愿意凑合下去。

    人在不同的社会中,会有不同的诉求。在当今社会,中国有两亿多人保持单身,多数人宁可孤独终老,也不愿意委曲求全。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单身的子集”。有人怕自己沦为剩男剩女,有人却热烈歌颂单身汪,更有人在这两者之间游离不定……

    不管是哪一种,我们要意识到:单身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如何独处,如何与自己和解。当我们能接纳自己的任何状况(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单身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强大的能量。

    牛顿,尼采,叔本华,笛卡尔,亚当·斯密,木心,金岳霖等名人,一生都保持单身状态。没有婚姻,他们可以更专注的做研究和学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婚姻不是必选题,你可以选,也可以不选,这之间的自由度有一些弹性。你不结婚,可能会孤独终老。你结了婚,可能会离异丧偶。

    如萧伯纳所说: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老和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跟你是否单身、结婚、生小孩,其实没有必然联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老和死没来临之前,你应该竭尽全力地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单身社会》的作者奇斯列夫,通过社会调查,写了一本书来指导人们如何从接受单身生活中受益。是西方社会的研究文章,尽管与中国家庭本位的社会环境相差很远,但国内近些年单身人口不断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单身状态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先接纳它,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断地向外突围,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未来的社会将会是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其实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性格偏好做出的对于生活、事业的选择。

    用固定型思维去看待单身,多数人会成为一个悲观者。要是用开放型思维去看待单身,也有很多人会成为乐观主义者。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灰度,人会或明或暗的去给自己制造一些问题。主要是我们还没能够辨清出于自身真正的感受和迫于社会压力之间的差异。

    有些人是单身主义者,但是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走进婚姻。没有心灵的链接,和共同成长环境,大部分人还是一样保持孤单。有的人看得穿,有的人看不穿,所以在行为决策上就有差异。

    千万不要把婚姻当成避难所,把所有的问题往里塞,它的承载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你不断的爱自己,注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积极的从中突围,才能打开婚姻的枷锁。

    困住两个人的其实不是婚姻,而是各自的不理解,不接纳,不磨合……所以很多人守着破碎的婚姻,妄想着完美的人。

    要想遇到对的人,我们首先得把自己变成对的人。在单身的状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善用吸引法则去吸引你的人。或者在非单身的状态,两个不及格的人,用最真的心去相互成全,把对方变成100分的人。

    如果无法避免单身,我们要学会接受它,并且从中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自我实现得到最大的发挥。

    作者通过调查,从快乐的单身人士身上找到了一些共通的平衡策略,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参考参考。

    第一个策略是安排健康的休闲活动。
    第二个策略是参加培训和学习,在工作之外多花时间提升自己。
    第三个策略注重健康和外表。
    第四个策略是认真打理家务。
    第五个策略是“挑选”自己的家人,专注在特定家人身上。
    第六个策略就是把工作场合转变成一个社交场所。

    这些策略可以提升个人魅力:一个人可以无限精彩,也可以与全世界相爱。

    也许,你积极的实践它,正好可以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不再单身呢。

    杨绛说过:“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双方相互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钱钟书和她一进入“围城”,就没有出来过。有的人理解为幸福,有的人理解为专情,还有的人会有所怀疑……不管怎么样,钱先生走后,杨绛先生一个人也过得很好。

    愿正在单身的你,享受单身,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愿正在婚姻中的你,不要受束缚,真正的活成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身不是错,更不是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tk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