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明知年初规划最终并不会实现,为什么还是兴致盎然?或许是因为对时间的界定,对阶段的意识。人一生几十年,本无所谓长短感觉,只有花开花落春夏秋冬的自然节气。因为文明的到来,有了历史,有了经济,有了目标,有了效率,有了时间,有了阶段,于是有了规划。规划,暗含着一种人为的告别和重启。重新开始,是我们在有限的人世和光景里能做到的最有力的事了。好像忘了末尾的琐碎、劳累和仓促。
读高中时,特别喜欢囤很新的本子,大大小小,风格各异。自己总是将它们计划得很好,下决心要用它来做各种事,并在每个本子上贴上各种齐全的名号—名言收集录,数学笔记本、英语错题集、历史梳理本、地理图册集……病态地每天背去学校,强迫自己使用这种繁琐方式来学习,结果每个本子基本都是整齐写了几页,便再无下文。
后来发现,生活里根本用不上那些额外的本子。学习过程里,一切都在按照自有的规律和习惯往前推进,该干什么时就会干什么,该记什么就会记什么,知识会以最方便方式归档在最触手可及之处(比如课本、试卷、便签条或少数一两个常用的笔记本上),这些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己却试图一遍遍以更加繁琐的方式干涉这种自我机制。徒增烦恼。
每次和老邓说:爸爸 我要干嘛干嘛干嘛........他只回答我说:你就这样说,我就这样听。所以计划永远是计划,但并不是行动,但行动却需要计划,那综上所述,你需要一个动力,且把动力形成习惯,享受过程。
生活也是一样。不是一直处于“跳出来”审视自己所作所为的状态之中,那是强迫症的人生。沉溺在生存中时,人往往被各种机缘推着走,等意识过来时,你已经做了。所以,无意识的良好习惯,就是最可靠的规划。
承认自己是谁,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一段时间,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而不做那个?成为这种角色而不是那种角色?你真喜欢吗?你最擅长吗?因为这个东西是社会上热门,潮流,能赚钱,有前景的领域?因为这个职业规划是最稳妥、看着别人做得不错我也希望也有那一天?
我无法坦诚回答自己。
讲真,如果你又在做着规划欺骗自己,不妨先想想你属于哪种人——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那么,我想做黑马,来个绝杀,不负众望!邓邓 加油!
生活如雨,请撑伞原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