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失眠了,應了那句:
「唔飲得,真係唔好飲」
上個星期先知道飲太多茶,半夜三點也不能入眠。現在也沒有吸取教訓,明日早上又要翻工,濕滯。
有很多時候,大家都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失眠。
但其實,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飲茶飲多其實都會失眠,咖啡飲得不合時宜也會… 所以並不是每次失眠,都是心事的錯。
話雖如此,但失眠,人就會多想,心事就由此而來。
這個時候要是深陷其中,就會跌入「訓唔著」的循環中,很尷尬。
今日凌晨還在敲打鍵盤的我,也一樣。
或許,在這個時候選一部窩心的劇去煲,可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幸好,TVB 在這個凌晨突然換上一部合適的劇。幫我度過午夜這段時間的同時,也算是為這個無聊的夜晚送上靈感,讓不能入眠的我也能和師父相聚。
講起《美味情緣》這部劇,應該能說是:
「兒時,我最愛的飲食時裝劇,沒有之一。」
雖然,我對《美味天王》的印象也不淺,但對這部過分誇張的表現實在沒有太大興趣。
所以,如果不算古裝的《金玉滿堂》的話,《美味情緣》應該是我兒時最愛的飲食劇,至今應該也沒有之一。
畢竟,《美味情緣》是一部非常「TVB」的劇集。
這裏說的並不是它包含了 TVB 劇集裡面常見的公式和台詞,而是它真的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電視劇,劇本和觀眾的距離很近,畢竟講的就是南丫島上一些小市民、小店舖的故事。雖然有引入「飲食界如武林」的理念,但這個並不算太濃烈,不會掩蓋故事「食物是用來傳遞感情」的主旨。
這次重新翻看,因為只是在煲主線故事,忽略了不少細節,所以未有什麼新發現。
不過從主線和兩條交叉的感情線來看,感覺以前的 TVB 劇會處理得很簡單、很直接。
就算你會為了滕麗名「蘇眉」的猶豫不決、吳啟華「馬友」的婆媽肉緊,兩人在感情推進的路上也做錯過不少錯事,但這些其實都很好接受。因為,他們做的也是平常人可能會犯的過錯。
馬神話佢大個仔啦(笑
當然,如「蝦頭」林峯的成長(當然我覺得這個大細路也沒有成長多少),以及馬德鐘扮演的「龍賜新」最後放下執著回歸原本,這些都是劇本中值得鼓掌的地方,也是港劇常見的「人情味」。
正如劇本需要表達的:
「食物可以傳遞感情」
一部真正要談「港味」的電視劇,其實不僅體現在畫質和拍攝手法上,它到底能不能傳遞正確的傳統價值觀,有沒有一種能讓人窩心的潛移默化影響,我覺得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標準。
並不是說外面注資、換上一些高寬容高畫質的機器,開幾個 Log 拍的片就沒有「港味」,「港味」也不是你套幾個公式,最後來個標準的大團圓就有的。
總體來講,《美味情緣》不是一部能讓我眼前一亮的電視劇。
現在回看的最大驚喜,除了能在故事結尾見到楊怡之外,可能就是在編導一欄裡面看到「文偉鴻」這個名字。
提到文偉鴻導演的名字,就會想起使徒行者系列
印象中,執導《使徒行者》電影系列的文偉鴻導演,很難會和《美味情緣》這種輕鬆的劇集扯上關係。這裏給我的感覺,就如 IDW 的金牌編劇 James Roberts 突然去寫言情小說或者婚姻故事一樣,很奇怪。
但整個故事給我的感覺,還是很舒服的。
雖然深夜看美食劇真的是一種煎熬,但在這寒風凜冽的凌晨中有一部窩心的電視劇陪伴,TVB 這個選擇也是很好的。之前在中午重播的時候,《美味情緣》也是接檔《點解阿 SIR 係阿 SIR》,可能就是想讓這段時間睇電視的觀眾關注下兩個世代「港味」的差異吧。
現在,我也提早看完了,也窩心夠了,感覺可以入眠了。
還是那句話:
「現在,還能有一部這麼溫情的電視劇,實在太好了。」
不過,想起剛剛做完運動,肚餓的自己就想份感慨歲月靜好的結尾上多加一句:
「如果,在千嬅唱完插曲,馬友和花枝成功牽手之後,有人能問我肚唔肚餓,要唔要煮個麵我食,就太好了。」(笑
今日就到這裡吧。
深夜檔播完之後,我更希望 TVB 可以在午間檔再播一次。
雖然深夜看還是很暖心,
但美食節目,還是留在午間檔比較好。(笑
Anyway,今晚真的要打住了。
晚安
如果我真的訓得著
的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