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和我的咖啡书店(2)
新的故事,在下一个片段,悄无声息的生长。
林木子,是我和周生开始经营这家咖啡店的熟客。她是有一瀑长发,美丽的双眼皮,笑起来会显出一对酒窝的女子。
在我的书店开张的那天,她第一个走进这家地下书店。我在角落忙着整理书架,周生在楼上忙着咖啡店里的那些客人。
显得有些拥挤的书店,多了书架的格挡,却也充实着每一个空气分子。我抬头看见她,对她说了句“欢迎光临”。
她于是看见了我,“怎么想起了要开家书店了。”拿起放在架子上的一本书她问道。
“地下室闲着也没用,所以就利用起来了。我那里也藏了好多的闲书,都是我从不同地方买来打发时间的。如今多了,整理出来供店里的客人借来看看。”我从地上抱起一沓书,走到店门口的柜台。
街上的灯光顺着向下的楼梯散进些许温暖。我坐在柜台放着舒缓的钢琴曲,或许书的背景音乐也只有钢琴才能协奏。木子和我就在书店里谈起了她的一些故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就适合说出关于一个人的故事。
在听木子的故事之前,还是说一说将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当一个故事终了,说故事的人才能更好的说出下一个故事。
一个月之后的一个看似正常的一天。天空显得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却有些过分的平静。当我正常的走进华夏大厦的大厅,来到位于五十九楼的办公区。这时,我才发现所有人看我的目光并不同于以前。有的继续低下头默默地工作,有的几个一堆在小声议论着什么。直到企划经理站在门口,我才明白一些。
“今天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经理稍作停顿,于是底下好多人都在唏嘘议论,说着什么“哪一天会有个好消息呢”“每次都是这句话”之类的话。但接下来的内容却已经彻底改变了我未知的未来的故事内容。就在这一天,我结束掉所有关于夏氏集团的后续,以自己本来的身份继续下去。
“集团由于内部重组,自上而下要进行一次调整以及裁员。”下面又是一阵议论。
我听到了‘裁员’两个字,却也并没有想到太多。“这里是一份名单,上面的人按照名单的安排进行合理调整。
“钱远海,销售部报道。”
“钱远山,销售部报道。”
“吴小沫,市场部报道。”
“沈冰,财务部报道。”
“韩艺,人事部报道。”
…… ……
陆陆续续有人被提及,有人高兴,有人沉默。或许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调整,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接下来提到的人,请到财务部结算你们的工资。为了弥补,集团特准许一起结算你们未来三个月的工资,下面是名单。”
“郭子升,贾佳铭,齐云峰,关可,陈南,任莫……”意料之中,我听到了我的名字,或许我这样的三流大学生本就不属于这里。
下午,我收拾掉我的东西,默默的离开工作了近五年的夏氏集团。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最终的默默无闻,仅仅多了一个残留的过程。
回到咖啡店,短暂的缓过几日,思考着未来的打算。直至夏藜的出现,情节又开始跌宕。我联想起了木子的故事。
说说林木子的身份,想来也和咖啡店有些许联系。她是林雨凡妹妹林云菲的女儿。或许这个缘由她知道这家店的位置。
木子侧身站在书架旁,手搭在架上的书来回挑选,“这家店,其实是我妈妈最早买下并装修成咖啡店开始营业的。当时的她不喜于那种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即使我的爷爷反对她一个人去创业,毕竟一个女孩子,在社会的环境下,难免会显得脆弱许多。”
“当时我妈妈也就我这般年纪,青春期还没有完全消退。因为一段感情,那个男孩子说,将来他要开一家咖啡店,她看着他的样子,温文尔雅。我妈妈以为最终他们会站在他们共同经营的咖啡店旁,可后来,他确实开了家咖啡店,在另一座城市,和另一个女孩。”木子站在那里没有再说,似乎想起什么。
而我,也想起了什么。我离开了书店回到了咖啡书店,让周生去书店照看一下。当周生出门的那一刻,便是和木子擦肩而过。现在的我,是站在左侧那面桌椅的前面,看着墙上那些些许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那些陌生的地方,要么空荡荡的只是景物,要么偶尔会有一两个人站在那里。
木子站在我的旁边,似乎也在看着墙上的那些照片。然后又说了一句什么,我并没有听清。我们就站在那里,看着那些照片,仿佛整个世纪都快要结束。周围的变化迅即无息,那些你曾经都将快要忘记的故事,在一张空白的信纸上,再也没有什么牵绊,从城市的角落汇聚起来逐渐完整。
如果说,所见的是正常的。这里的片段应该是一个错误,在时间交叉的间隙,来不及反应,一切重新回来过。
周生,本就是周生,凌风也本就是凌风。可不能接受的是他们却是一个人,只是一段记忆的丧失,让一个人渐渐具有两种身份,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可这些,冥冥之中,本就已经注定,周生是一个线索。
这家咖啡店,从我来到这里,到周生来到这里,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化。周生的失忆是一个偶然,我救下周生也是一个偶然,木子告诉我这里的故事也是一个偶然。没有人会察觉到这许许多多的偶然性,因为这本来都是正常的样子。即使,在一段时间后,你无意识的发现,这些偶然其实更应是必然。
城市会有好多的街角,你并不会知道这座城市或者另外一座城市,会不会有一个相同的街角存在。同样的情节,同样的人物,你尝试向着每一个人微笑,可城市的雨幻化成了眼泪,他们也都撑着雨伞。擦肩而过是一种常理,一见钟情是一种悖论。站在人行道边的红绿灯,渲染情节里的开始末了。
店里的熟客,三三两两坐在座位上,没有声音。他们似乎并不需要用言语来交流,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应。周生和我默默地在吧台煮着咖啡,咖啡的浓香飘溢整个屋子,却并没有让人很是清醒。天气的变化,往往比周围的气氛更能让人情绪波动。空气没有情绪的波动,安静是午夜离去的灵魂。
周生每日都坐在吧台,无聊的看着店里安安静静地顾客。他是正常的,至少表面上是正常的。他温煮咖啡的方式总会让人回忆起什么情节,是什么,并不能完全描述的出来。仿佛,是当你在一个地方待的久了,自然而然的,你会有一个相同的情节,延续这里相同的内容。这样,便可以顺理成章。
街角,是一个里面的世界,城市,是一个外面的世界。站在街角外面,却处在城市里面。我每日每日想起的故事,都是别人说给我的故事,就好象,每一天我醒来,似乎都是同一天里的同一个时间。即使没有日出,总会有一个日出的印象吧,我想。就连地上的影子,都会形影不离的崩渐离析。
周生来了,凌风走了。咖啡店还在街角顺着日出日落渐渐老去。咖啡里的故事,一杯一杯喝进说故事的人胃里,说故事的人走了,咖啡凉了。还有什么会留下痕迹,放在纸上的笔?放在桌上的纸?放在店里的桌椅?还有谁会来坐一坐曾经的位置,还有谁,会记得那些熟客脸上曾经陌生的表情。
幸好,街角的咖啡店还在。虽然如今几经易主,沧桑不该风格存,是怎样,才能让即将风尘的故事甘于等待一个未知的宿命。正如周生的命运,纵然我想去掩饰掉什么,我想去逃避那些无妄的宿存,就这样让我无能为力,我看着结局在靠窗的位置被他们编写好,然后转过街角,悄然发生。
木子站在那里说,“是你?!”
我没有听见,就一直看着那些照片。
为何我不会想到,我所知道的故事,本就是我早已经编写好的。表面上看上去的街角咖啡店,在深夜的路灯下,是一个故事工厂。
故事,是写出来的。更早的时候,记得,故事是在耳边,伴随着轻微的呼吸,进入身体。后来,就在一个场景里,你说,似曾相识,故事便渲染开来,来不及准备,你便彻底地陷入感情的无声无息,就这样,终结。
该怎样去解释,又该怎样去接受。我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上的自己,我试着努力的去想起些什么东西,哪怕是一个场景,一个情节。每一处痕迹我都曾看得仔细,我回过头来看着旁边同样诧异的木子,她慢慢的转过头来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怀疑。可现实就是,曾经的一个故事,是与我有关。
我的故事,是要说说,却也不过是一个片段。
(第七章完)
2014.11.09
注:
我一直都在思考该怎样说出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我听到的故事太多了,还是我自己的故事太过于真实。当要去写下一段文字的时候,我都已经准备好所有的预见性结果。可结果,我的故事,还是需要我慎重的思考后,再让我写下来。正如即将要见到的那一轮圆月,在午夜的雨后,悄然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