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唐代时,道士们炼丹失败,意外创造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发明——火药!
在中国,每逢庆典或喜庆的日子里,除了张灯结彩之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更有礼花冲天而起,在空中绽放。
这种可以放出火光和巨响的应景之物,其实都是中国千年以前的一项发明——火药!
这些黑色的粉末在明火引燃下会剧烈燃烧,在特定的密闭空间更是会产生剧烈爆炸,因此也被称为黑火药,它也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一种火药!
说到这黑火药,其实是中国炼丹术士炼丹过程中一种失败的产物。
早在先秦时间,《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到了汉武帝以后,炼丹更是成为一种风气,开始盛行。

在各种炼丹术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直接与火药的发明有关系。
在长久的炼丹尝试中,炼丹师们尝试了各种矿物、药材及其组合搭配,其中常用的有五金(金银铜铁锡)、八石(丹砂、雄黄、雌黄、空青、硫磺、云母、戎盐和硝石),有时也会使用木炭、松脂以及各种草本药物。
但是,硫磺、砒霜这些金石药却具有猛烈毒性。为此,炼丹师长期摸索后,发明了用火来降低或消除毒性的方法,也就是将这些剧毒之物,经过高温的长时间灼烧以消除或降低毒性(称为“伏火法”)。
再后来,在反复的实验中,有的炼丹术士就发现了,把硫、硝、和炭混合到一起后,就会发生激烈的反应,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火灾,这三种东西混合到一起就形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
唐初时,名医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载了硫磺伏火法(配方为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含炭素的皂角子)。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时,清虚子又创造了伏火矾法(配方为硝石、硫磺及含炭素的马兜铃)。
这两种配方,都包含了火药的三种要素,硝、硫、炭。
这说明,到了唐代,炼丹者已经掌握了这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炭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也就是后来的黑火药。
然而,这种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同时又容易着火,其实算是失败的产物。
这段时期,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

然而,当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中时,事情有了改变:
在唐朝末年,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杨行密在进攻豫章时使用了一种名为飞火的火药武器,这种源自道教炼丹的意外产物第一次走向了战场。
从这一刻起,世界开始为之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