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路上你需要一位老师
从小到大写过很多文章:跑题的、应景的、流水账的、公文版的、写实的、想象的......写了很多,有老师布置的日记,有考场命题的作文,有工作要求的各种公文......都不是自觉自愿的,虽然有时也能得个高分,但真不懂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那一年,全区召开一次通识培训大会,由于年轻,领导安排我做接待工作。那一天,我早早来到会场等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高高大大,身材魁梧而清瘦的中年男子拎着黑色公文包向前台走来,我认出了他并赶忙迎上去,恭恭敬敬地鞠躬:刘老师好!
称呼他为老师,是因为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但不是我的老师。他是教哲学政治的,因为长得额头宽阔,眼眶深邃,又高又直的鼻梁加上一脸络腮胡,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马列老师。毕业后的一天,他因有事曾经打电话和我联系过,感恩他记得我,所以,我把他也称作是我的老师!
听到我的称呼,刘老师很高兴,趁着会前还有时间,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书,说,想着今天会碰到学生,就备了一些,送你一本。是老师的新作!然后,他在扉页上认真地为我签名留念。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不知是书的装帧问题还是我翻看的次数过多导致,书页掉落了很多,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我继续阅读。我太喜欢读它了,以前读过很多书,但是都是别人的,都是我不认识没见过的人写的,而这本不同----我的老师!老师的书!
写作的路上你需要一位老师书的名字叫《走在风中》,是一本散文集。我一下子想起了中学语文课上背会的套路: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何为形?何为神?不知道,以至于我一直觉得散文难写,也难懂!
老师的文章不一样,让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就地取材可为形,抒发真情可为神。原来这就是散文,散文就是这样写!更吸引我的是里面的文字和豆腐块:
但那日却是太冷了。赶早乘车要出门去,夜间落了雪,天气奇寒,满车板的跺脚声,每个人的面前都间断着尺把长的白气。车从没那么小心翼翼地走过,但出了市区行不多远,不知怎么就不动了。司机咒着哈着手下车去修,冷尿热瞌睡,就下到车外去。《看柳》
他不告诉我这女子家住哪里,纸码下也没有署名,只要我帮他写封信,表达他的心意和思念。他说自己文化低,心里想的变不成黑字,那年月我其实也很寂寞。上了一回学,不知这样的信是怎么个写法......《代写情书》
胃液也开始弄出声响,初始像懒妇搓布,继而,肚皮阵阵紧缩,发挺发硬,将酸酸辣辣的汤水一股接一股地挤上嗓子眼儿,呛得我满眼生泪;随之,一阵裂痛在腹部绽开,火烧火燎地跳动不已,并渐渐成为一种威慑力量。《病院里》
......
读着读着,我的内心里有了一种力量在蓄积、在涌动,汩汩地向上升腾!它想露头,不行!内敛、含蓄和羞涩一齐联手将这股力量打压,想写点什么,但终也不知该写些什么。
蠢蠢欲动中,我又到图书馆专门找到季羡林大师的文集读,原来大师的散文也不过是写写树呀,水呀那些个自己天天看见的生活环境。再回过头咀嚼老舍那些我们熟悉的、津津乐道的文章,也都是身边的猫呀,自己侍弄的花呀,怎么会写得那么传神,那么亲切,那么有画面感?
醍醐灌顶!原来“熟悉和了解”就像一对双胞胎,喜欢形影不离,确切地说是一体两面。你熟悉它了才有可能喜欢它,你喜欢了它才有可能会更想了解它。假如你能够从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上去多多观察,多多查阅,多多联系,多多思考,下笔时才会有话说。当你有话说的时候才可能从众多想说的话中根据表达的主题选择性的取舍,所谓熟能生巧,量变引起质变都不过如此。
后来,我真如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般,闲暇时静静地坐在窗前,看走过的人,看远处的树,看川流不息的车,看天上自由飞过的鸟,看地上翘腿撒尿的狗......
于是,激动之余我开始了自觉自醒下的创作,时至今日,能出手的少之又少,有的早已丢弃,有的早已尘封,有些没有思路的仅仅开了个头,有些长篇大论却还是碎片化的堆积,但是我都要感谢老师!
其实在我毕业前夕,老师早已通过公务员选拔进入市政府工作,现在的老师是市人文教育与青少年读写协会会长、作家,“发现法”作文的先行者 ,或许他已不记得还有我这样一位学生,但是,我还是要真诚地感谢那次相遇,感谢老师赠书,感谢那美好的岁月,感谢那灵动的文字.......让我在梦的地方开始,让我在希望的路上前行!
驻足回看,自己写作的脚印歪歪斜斜,步态却是实实在在......
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