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看的最长的一部电影了,六个小时时长,从60年代的意大利演绎到2003年,以意大利的发展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祖孙三代的故事。上次看巨长的电影好像是海上钢琴师。
故事从主角们的大学时代快结束时开始讲起,四个年轻的朋友,其中有一对兄弟,打算着考试结束后,自驾去欧洲北部旅游。影片起始有年轻人的那种无所顾忌的生活,参加聚会追求姑娘happy的各种场景。这里的毕业考试已经为结尾埋下了伏笔,哥哥尼古拉因为仁心仁术,特别是善良的心得到主考教授的认可,从而拿了优优良成绩。But弟弟马迪奥却因为与主考官对一个诗人的评价态度的分歧,愤然离开了考场,留下老师面面相觑。这个性格差异主导了整部电影后面的内容。接下来他们救助女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亦是如此。
这里不再复述电影故事,也不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笼统的总结。只是讲电影里面的几个角色,这些让我感觉令人唏嘘不已角色。大概每个人都有阴暗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只是比例不同,或者展现出来的不同。
先说灿烂阳光的。尼古拉是必须要提到的,除了工作上他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生活中他在女朋友茱莉亚坚持要离开家,去参加红旅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让了路,然后一个人带着女儿长大,事业成功,生活有些被耽搁,特别是与女摄影师因为马迪奥的影响,相互欣赏却互不表态十多年。马迪奥的爸爸算是一个乐观派,他在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后,仍然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做事情。哪怕是与大女儿讨论病情的时候,亦是从容。我想我大概是做不到的。
面对死亡的态度,是考验一个人价值观系统的最好试题。我们中国人,一方面把死挂在嘴边,比如累死我了,气死我了,另外一方面却缺少对死亡的教育,对这个话题进行逃避或者避讳。宗教的一个价值就是带领教众参悟生死。回想起有一年,自己忽然好害怕死,不知道是担心离开这个尘世还是怕疾病的痛苦,总之是整日担心,后来是靠心经和金刚经,慢慢的走出了这个心理阴影区。忽然想到,我的MOOC《哲学:死亡》还没上完呢,哲学是个好东西,大概多上几次课也有帮助我解开心魔。
比较阴暗和激进的有马迪奥和茱莉亚。马迪奥在与女摄影师初次见面的时候,介绍自己时报的是哥哥尼古拉的名字。再后来,他开车经过罗马去哥哥尼古拉家时,在家门口见到了父母,却没有下车与父母见面交流。等到在尼古拉家接到爸爸去世的消息时,终不能释怀。我想,这件事情与他后来在新年夜的晚上,在绚丽多彩的烟花照耀下,纵身从楼上跳下是有直接关系的。剧中他的爸爸妈妈也反复说他们也不理解这个孩子行为,可是他们也未充分干预,包括与他的充分沟通和交流,而过于散养了。为人父母,难的是成为孩子的朋友,进入孩子的心。
尼古拉的女朋友茱莉亚,也是个悲剧性人物。虽然她与尼古拉的女儿都很大了,可是两个人始终未结婚。茱莉亚的任性,让尼古拉和女儿承受了很多,当她从狱中出来后,也可以看到她自己承受的也很多。还在与女儿和解了,也算欣慰。
还有很多想讲的,却是不想写了。人到中年,能看懂的比以前多了,能理解的也比以前多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仍然很多不明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