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樊登老师的新书,书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对待樊登老师,既熟悉又陌生,虽没见过面但是加入樊登读书会已有两个年头了。他的书讲的那么好,这本书中的干货可得好好学习一下。
如何有效的读书呢?读书的时候要尽量保持阅读的流畅性和快感。不要被过多的外界事物影响到自己。放下手机,静下心来。确实这样,今天上午读书时,我打开轻音乐,坐在台灯下,静静地读书,好惬意。(孩子练琴去了,难得轻松,哈哈)。学习可以分为沉浸式学习和观光式学习(举例:观光式旅游:跟团出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沉浸式旅游:在旅游地吃住两个月体会当地风俗人情)。
阅读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最后的成效可能还不明显。其实绝大部分人是拥有学习、进步、阅读的欲望的,但是最后往往坚持不下来,是因为阅读是一个苦活儿,它特别需要阅读者做深度思考,再加上需要坚持,成为习惯,最后阅读就更难上加难了。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坚持,并进行高效的沉浸式学习。读书要发自内心,想获得知识,想去了解不明白的东西,想去体会别人的人生,想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读书,通过阅读,使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为“多向度的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你为之感叹,为之兴奋的主题,一定只是前人主题的重复和迭代。我有过这样的困惑,书读得不少,但是记住的却并不多,那就是读书方法错了。真正的读书学习是走出阅读的舒适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时刻问自己能不能准确的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还有就是我表达的内容,可不可以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的理解,当我们弄清这三点的时候,我们的阅读就可以从被动的阅读变成了主动的阅读。我想这也是阅读的一个内驱力,当我们真正的自发的从心里去想读这本书并想获得书中的知识点,并想把这些知识点传播出去的时候,学习的驱动力就变成了内驱力。阅读也就变成了主动的自发的阅读,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
书中提出了讲书的5种必备能力,
第一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在这里他推荐了《思辨与立场》这本书;
第二点大局观。关注大框架而不是细枝末节。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画的更多的是名言警句,我并没有去思考名言警句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和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学到什么;
第三,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简洁、幽默、说服力。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简洁?需要我们对书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深层次的把握,书越读越薄,也是这个道理。那幽默呢?网上幽默的段子很多,可以总结整理,多读书也是提高自己幽默能力的一种方式,幽默表达,可以通过自嘲和反省,这是两种段位较高的幽默表达方式。伤人的玩笑,可万万要不得。
第四:同理心,感同身受,是对同理心的最好的诠释;
第五:爱。要去爱周遭的一切,当你被愤怒、悔恨、以及其他负能量蒙蔽双眼时,你看到的世界可能都只是灰白色的。
没有谁天生就会成功,技能的习得来自刻意练习,更不要想着走捷径,厚积薄发前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面对一次两次挫折,可能我们就会感觉到自信心缺失。对待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要有一颗“将然”的心。能力是变化的,就算开始不好,但是慢慢的就会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有自信。用一种“将然”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人的发展,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它是一种趋势,它是一种变化。不要抱怨,只要坚持,去积累,去努力地把自己变成瑞士军刀型的人才:既是一把刀,负责切割又得会开螺丝,拧瓶盖儿,又要教育孩子,又要努力工作……所以你必须让自己具备一身武艺,这一身武艺的特点就是你首先得有刀的那个功能,得有自己锋利的那一面,换句话说你得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别的能力也不能太差。这也就是瑞士军刀型的特点,一点突出其他的不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