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文化弘道积德

老子文化弘道积德

作者: 弘道积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6:20 被阅读0次

    老子文化弘道积德

    原创 金涛

    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优秀作品展:

                  老子文化弘道积德

      鹿邑是老子的故里,拥有丰富的具有特色的老子文化方面的资源,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把老子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产业化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借以增强旅游景区的参观价值,为鹿邑县本地经济的发展服务。"得失"观向来是《道德经》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得与失两个范畴具有对立统一的性质,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辩证关系。在调节为人处世心态方面,老子运用"知足"的方法,引导人们看开成败得失,做到心中释然。在指导人们实现人生目标方面,老子启发人们,"失"有时只是手段,而"得"却是目的,以舍得之心应付人生一时的困境。总之,老子的得失观教人只有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能够心态平和,方能取得成功。

      《道德经》有丰富的养生思想,"静曰复命"之养生观尤为突出,其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慢饮食是养生的妙方,好睡眠是养生的基础,静心神是养生的核心,它与现代"慢生活"是一脉相承的。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如私欲不止,患得患失,终日内心惶恐不安,心神无法安宁,就会疾病丛生,半百而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无为"思想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代表。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因循自然"的无为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去"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以"无"的原则去"为"。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新形式导致多元化观念的广泛渗入,加剧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确定性。用"无为"思想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对促使其拥有健康的个性发展有着深刻而实际的指导意义。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捨慈且勇;捨俭且广;捨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大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就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压力而言,阅读老子《道德经》具有积极作用。有意识地将阅读《道德经》作为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可以赋予当代"读经热"以丰厚的生命气息。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大国善处下游,它就可以像天下柔静的雌牝一样。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有益于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其倡导的"自然无为",有助于老年人正确看待生命过程;"致虚守静",提醒老年人身心并重;"少私寡欲",帮助老年人知足常乐。同时,其"知常曰明"、"勤于行道"的表述,对老年精神护理的宣教工作有所启发。我看《道德经》第十七章时,乐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想想也是,感觉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啊。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重要?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下很少人能认识或做得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亚洲,中医精神养生有很多可资借鉴之处。它遵循客观规律,倡导平等和谐的世界观,勾勒出"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健康人格。它悦纳万物,低调处下;为而不争,利而不害;进退有度,知足知止;刚柔相济的处事原则,虽历经几千年,仍值得现代中医学人好好研究、借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中华古老的养生文化素来是中医学界的一大亮点,最具代表的要数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道德经》所蕴含的养生思想,被称为中国养生学的理论源泉,后世道家奉它为经典。《道德经》尽管没有被归类为养生系列的书,可是它蕴含的养生思想,形成了我国古老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影响深远。中医经典《内经》与道教经典《道德经》在理论上有诸多相同点,二者的"道"含义类同,皆以"虚元"为要,皆崇尚自然,均以阴阳(道)为万物之纲纪,强调"和"的思想。中医到《黄帝内经》的完成,已标志其理论的成熟,《黄帝内经》也确乎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在《内经》完成前,道家哲学之系统的确立者当推老子,他的《道德经》五千言,蕴含了尔后道家学术的所有基因。对《道德经》中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多言以及激烈的户外活动和难得之货等外欲在养生中的作用利弊进行了论述,认为养生应以少、静、素为主,而守内心、倡虚静为《道德经》的重要养生法则。《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自然主义是《道德经》的基本思想,老子根据对人、社会、宇宙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提出管理者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本质。效率是一个组织追求的核心目标,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有一个高超的管理办法,《道德经》作为影响国人思想至深的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管理价值,被国内外很多人、企业或组织所认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并将他作为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被现代社会广泛运用,在图书馆管理中灵活运用《道德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老子的《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这部典籍从哲学层面记录了我国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揭示了春秋社会发生动乱的原因,阐述了老子爱民治国的思想和方略。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自然无为,管理社会爱民治国也要无为而治,就要加强以道为德的学习修养,做好民众的表率,要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要坚持以民众为本。《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智慧经典,老子在这部五千言的著作中精论了大千世界的大道之理,要上善若水,要宠辱不惊,要自知自明,要明白损之而益,慎终如始,要有不争之德,要无之为用,要委曲求全,要功成身退等等,这些理论对现代管理者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道德经》中有着丰富的贵生、养生思想。老子提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在修道上有所作为,他所主张的无为要求人们要像小孩子一样无知无欲。此外,他还提出了调心(包括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等养生的具体要求,并对在社会中进行养生修炼的难度作了充分的估计与预见。《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之一。其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心理咨询本土化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其特异的超脱思想与哲学态度,可对某些来访者有特别的辅导作用。特别对过分追求自我欲望或成就而无法脱离现实束缚,心身憔悴的人来说,运用老子思想协助他们体会人生的性质,获得不同层次的领悟,有其特殊的作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性的典籍之一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学思想 ,为历代的养生学大师所重视和推崇。从“长生久视”、“道法自然”、“柔弱处上”三个不同的角度 ,深入探讨《道德经》中的养生学内容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任何预兆,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道德经》突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原因是湖北一所理工科大学将《道德经》引入课堂,国内一家大报发了篇长文予以推介,说这部哲学经典“9年滋润8000学子心田”,据称找到了一条“适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路子”。《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老子的《道德经》可是各个方面道德修养的经典大全,老子提出的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也就是自身品德修养方面的道德标准完全不同于我们平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它的核心内容是:有慈爱心,节减寡欲,知足长乐,以天、地、水的品德去做事情,消除企图心、名利心。老子的上述道德修标准对今天提高我们每个人自身修养仍具有现实意义。

    《道德经》又名《老子》,2500年来,在中国和外国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高度智慧,充分体现在对宇宙原始物质存在状态及运化规律的阐释,并把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变化综合于宇宙演变的总进程中,明确地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关系。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史人。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退隐著《老子》,亦称《道德经》一书。“道”,原指人行的道路,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德”,就是“得”,是对于“道”的性质规律的修炼和认识有收获、有所得的意思。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它包含有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教育、养生等思想体系。

    弘道积德老子文化奖组委会

    为人类补上道(自然无为)德(清静无欲)这一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文化弘道积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mx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