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孩子,需要站在规律上。
规律,就是古人讲的“理”。
何为理?《说文解字》中讲:“理,治玉也。”所谓治玉,就是雕刻玉,玉石采出来后,经过人的精心雕刻琢磨,形成一个艺术品。所以,理,是这么一个过程,治玉,要比庖丁解牛难很多,因为玉的理比牛的理致密得多,更要细心、耐心,更要清楚纹理、走向,要是逆着这个理,玉就会被损坏。
引申出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就是规律、走向、法则,理是最实在的,不顺着走,就走不通。
理,后来组建的词组很多,比如:理念,理论,理想,理解,治理,地理,道理,料理,等等。不可忘记的是它的本义与出处,都要求我们站在规律上去说话、做事,否则行不通。
理,有人理、事理、天理、自然之理等等,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一点儿都不玄虚。
教育的理是什么?就是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这也是我开始研究教育时,抓住的东西,现在也没有改变过。
在人的生命发展规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就是——阶段性。人的生命发展具有阶段性。
可是,我们都“等不及”,可以说,“等不及”是当前中国教育进步的一个心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育焦虑”,它抑制了教育的本真之回归,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千疮百孔。
教育的焦虑,是外在人心世界的杂草丛生在教育上的一种投影。
十余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去化解这样一种群体性的、时代性的焦虑。
我的感受是,需要教育者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等待”这枚种子,慢慢培育它,让它长成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心中的树,从而走向宁静、从容、优雅、深远。
《易经》中的“需”卦,告诉我们,人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的,但等待不是消极的无为,而是积极地选择——无为而无所不为。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把“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教育思想,转化为了九个实践原则:
1、教育的过程是等待的过程。
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真正的教育,首先需要尊重人的发展之阶段性,这是规律。
2、主动性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支柱。
真正的教育家只做一件事情:用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捍卫每一个学生主动性。在人的主动性中,隐藏着人的自主、自觉、自我的完善,教育,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推动一个人实现自我教育。
3、有条件满足。
对于孩子来说,过度满足将使其痛苦不堪,为了建立起孩子的自我,就需要学会有条件满足、契约满足的方法。
4、好的关系大于一切教育。
如何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知识、人与自己之间的四对关系,是一切课程的基本逻辑。
5、做温暖人心的教育。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就是温暖人心,输入能量,人心暖和了,人就不需要教育了,教育就变成了自我教育。
6、呵护自尊,唤醒自觉。
人都是自觉自悟的,我们无法直接对一个人内在的学习直接施加影响,但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来唤醒人的信心、爱心、专心、恒心、自尊心。
7、人往高处走,沿着阶梯走。
对于目标管理来说,阶梯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8、站在将来看现在。
克服浮躁的唯一办法是站在未来30年看现在,就会明白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是关于选择的大智慧。
9、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民族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