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心理
甲骨文学习 | 嫘祖养蚕① 求、裘、球、冃、昌、曼

甲骨文学习 | 嫘祖养蚕① 求、裘、球、冃、昌、曼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4-07-29 09:59 被阅读0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个故事,叫做“嫘祖养蚕”。

在前面的故事里,我们讲到了神农氏。

他们住在中国的中央偏南的位置,以农耕种植为特色,所以被称为神农。而与南方的神农氏相对应,北方也有一个古老的氏族,称之为轩辕氏。看到“轩辕”两个字,它们都含有“车”字旁,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这个氏族会以什么为自己的特色呢?

不过,这个秘密我会留到第14个故事再给大家揭晓。

轩辕氏的首领叫黄帝,即轩辕黄帝,他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妻子,她的名字就叫嫘祖。

那么,今天我们的故事就围绕着“嫘祖养蚕”展开。嫘祖为什么要养蚕呢?她养蚕来干嘛呢?请大家打开教材,好好读一读,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原来,我们中国人最早穿上的衣服是动物的皮毛。

大家请看这个甲骨文,上面清晰地描绘了一只右手及其手掌、手臂,下面则是一个“毛”字。当“又”和“毛”这两个甲骨文拼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图案——手里拎着一团毛,这正是在模拟古代原始人制作衣服的场景。

这些原始人在山洞的外面,手持用骨头做的针——骨针,穿上棉线,正在缝制什么呢?原来是一个动物的皮袄。缝好后穿在身上,里面的部分凉凉的、滑滑的,外面的部分则很保暖,毛茸茸的。这种衣服,我们古人称之为“裘衣”。

注意,手里拎着一个“毛”字的这个汉字,经过甲骨文、金文、篆文到今天的演变,最终成为了我们很熟悉的“求”字。

但这里有个疑问,“求”怎么和衣服扯上关系了呢?其实,李老师刚才说的“求”字加上一个“衣”字,就构成了“裘”字,“裘”的本意正是指这样一件毛茸茸的衣服。

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唐僧为孙悟空缝制的虎皮裙,其实就是用兽皮制作的裘衣的一个例子。这些原始人和孙悟空一样,都穿着用兽皮缝制的最早的衣服,这种衣服就被称为“裘衣”。

那么,“求”字今天为什么表示请求、要求、渴求呢?这与“裘衣”的珍贵性息息相关。请大家想想看,这种衣服好不好?当然好!里面凉凉的,外面又很温暖。尤其是冬天,在山洞里穿上这样一件衣服,实在是太舒服了。但问题是,这种动物的兽皮并不容易获得。

想要获得一张完整的、没有损坏的兽皮谈何容易?无论是用追逐的方法还是石块、箭矢,都容易损坏皮毛。只有通过网或陷阱捕获的兽皮才能用来做衣服。因此,“求”字就满足了两个条件:一是它代表的东西是好的、重要的;

二是它是稀缺的、不容易获得的。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要求的、渴求的东西。

求字形演变

在汉字里,“求”可以表示多种概念。

第一种就是表示请求、要求。

比如“救命的救”字,左边就是一个“求”字,右边则是我们第七课学过的反文旁“攵”,代表伸出的救援之手。想象一个人落水或陷入困境时,最渴望的就是有人伸出援手,这就是“救命的救”的由来。

当然,这个棍子并非用于打人,而是作为伸出的救援工具。

比如,当一个人掉入水中,你最想做什么?肯定是赶紧伸出手来,大喊“help!help!救命啊!”这时,如果有人从船上或岸边伸来一根杆子,你便能得救,紧紧抓住这根杆子。同样地,无论是掉到坑里还是滑到山坡下,只要有这样一个东西拉你一把,施以援手,就是“救命的救”的由来。这里的“救”字,左边是“求”,表示请求、渴望;右边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反文旁“攵”,代表伸出的救援之手。

这个呢,就是“就”请求的“求”加上一个伸出的工具。这就是“救命”的“救”的意思,这个是“求”的引申义,表示想要、渴望。

那么“求”表示它的本意。这样一件毛茸茸的衣服,可不可以构成汉字呢?也可以,大家请看这个字——诶,这个字我们都很熟悉了。足球的“球”,篮球的“球”,地球的“球”。

我们知道“球”就是一个ball,就是一个圆形的东西,老师。这个跟球衣跟你说的毛茸茸的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着急,我们来看这个“球”的左边是个什么东西啊?还记得吗?老师特别讲过的。

汉字里的“王”在左边是大王吗?不是的,这个是一个“玉”字,对了,我们叫斜玉旁。那么,左边是一个“玉”,右边是一件毛茸茸的球衣,

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穿着毛衣、球衣、皮袄所佩戴的玉石喽。那么,这个跟“求”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注意了,玉石非常珍贵,获得很不容易,直到今天它也是很昂贵的。而古人呢,又讲究佩戴玉石,从原始人到后来的贵族身上呢,都叮叮当当地挂着好多的玉。大家请看,做一个选择。

如果是你,你的身上穿了这么一件非常雍容华贵的,非常难以获得的球衣。那么有这样几个形状的玉石: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有这样四种形状的玉石,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个戴在身上呢?

对了,同学说:“老师,我会选第四个。

”为什么选第四个啊?”

因为前几种都是尖尖的,都是有棱角的,我把它戴在身上,万一把我的皮衣给刺破了,给磨坏了,那可怎么办?

是的,因为皮衣的珍贵,它非常难以获得,而且无法修复,不能说把它缝起来,很难修复。怎么办呢?我们在穿它的时候戴的玉石必须要没有棱角,不会对它造成磨损。所以得把这种玉佩戴在球衣上,那种玉做成圆圆的,这样一个球体。所以“求”就是玉珠子,就是一颗浑圆的玉珠,这就是“求”的本意。

为什么呢?因为它才可以穿在这种衣服上,不会对它造成损害。

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最早穿在身上的衣服,第一种原材料就是动物的皮毛。

当然了,这个皮毛除了做衣服以外,还能做帽子,做成一个帽子戴在头上。

大家请看这个甲骨文。诶,有点像一个倒着写的“口”,下面加一横。

上面那个像“口”倒着写一样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倒扣着的hat,一个扣在你脑袋上的东西。下面这一横呢,就是帽子下面的东西啦,你的头啊,就是扣在下面。

帽子的“帽”,注意在今天的中文的偏旁部首里面是特别特别容易写错的。

大家仔细看看啊,这个“帽”的楷书写法。发现了没有?

竖、横折、横、横,笔画跟“日”跟“约”完全一样,但是第一个,第二笔不是横折钩,它不勾的。

第二个区别,它不封口,不仅仅是中间的这一横不能够抵住两边的笔画,下面这一横也是不能跟两边有接触的,它是两个不封口的横。

这个才表示hat里面有东西。哎,如果封口以后就麻烦了,那变成一个罩子了,把你的头给罩住了,

对不对?所以大家注意,写这个“冃”字的时候,它实际上是有讲究的,不过今天呢,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汉字里呀,这个“冃”字是经常用来做偏旁的,出现在汉字里表示hat的意思,比如说。上面一个“冃”字,下面一个“ 目”。

这个叫什么呢?对了,这个是感冒的“冒”,冒失的“冒”。什么叫“冒”呢?

帽子把眼睛给遮住了,还看得见吗?

什么都看不见了,帽子太大,遮住了眼睛,或者呢,把帽檐儿往下拉,把眼睛给遮住。所以“冒”,看不见,冒冒失失,这是个冒失鬼,意思是没长眼睛啊,是不是没长眼睛啊?怎么横冲直撞?

注意,这个就是“冒”的意思。今天的“帽子”的“帽”是在这个“帽”的左边,再加上一个“巾”字旁。

“巾”,我们这节课就会讲到,表示布的意思,表示用布做的一种帽子,这个是后来的写法。最早的象形文字的“帽子”就写成这个样子,大家特别要注意哦,这个“帽”字头要跟太阳的“日”,要跟说话的“曰”,要跟吃东西的美味的“甘”,一定要区别开来。

这个呢,我们在盘古开天的时候讲“日”的时候,提过一下,今天呢,我们再来总结总结。在汉字里呀,很像“日”的这样的一个东西,在汉字里经常出现。但它可能代表四种不同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种是太阳的“日”,表示太阳的意思。

比如“元旦”的“旦”,太阳从海上升起;

比如“黄昏”的“昏”,太阳落到下面去了。

再比如“杳无音信”的“杳”,太阳落到树的下面,这些指的是真的太阳。

第二个呢?叫“曰”。“曰”表示说话的意思。

大家请看它的古文字写法,是不是嘴巴张开,好像一个东西从嘴角跑了出去?上面有一横,下边是张嘴,嘴巴把一个东西给吐了出去,吐出去的东西就是你说出去的话语。

所以“曰”表示这个意思。一般呢,它比这个“日”写得会扁一点、长一点。

比如“昌盛”的“昌”,下面的这个扁扁的,这个就是个“曰”字。上面那个“日”是太阳,下面那个“曰”是嘴巴在唱歌,在歌颂伟大的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所以我们要歌唱它。

“昌”就是唱歌的“唱”,最早的写法是对太阳神的赞颂。

还有一个是我们在第九个故事里学到过的,大家复习一下,这个叫“甘”。今天很多字也写成一个类似“日”的字了。

“甘”注意古文字写得很清楚,一个嘴巴里面有东西,嘴巴里面吃着东西,这个叫甘,美味的。

“甘”今天简体字的写法呢,为了区别,把它的竖横都写出头。

但是在做偏旁的时候,它还是会写成像“日”一样的东西。

比如“香味”的“香”,“香”就是粮食很美味,五谷的味道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这个是“相”的意思。再比如说“鲁”,姓鲁的“鲁”,山东的简称。上面是一条鱼,下面这个也是一个“甘”,“甘”就是美味的,吃着鱼,鱼的味道很鲜美,就叫做“鲁”。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冃”,大家想想看,如果它做偏旁,一般出现在汉字的上面、下面,还是左面或右面呢?

冃,应该在哪里呢?

很简单,帽子嘛,一定在头上喽。

对的,当“冃”做偏旁的时候,一般来说它都出现在汉字的最上面,帽子都是戴在头上的。所以大家注意啊,汉字顶上很像“日”的,其实是“冃”的字,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是“最”,最好的“最”(the best)。

上面那个是一个“冃”,下面这个字认识吧?对了,是一个“取”字。“取”字由“又”和“耳”组成,这个是我们第二个故事学的,我们要复习复习。用手把敌人的耳朵给割下来,作为战斗的凭证。我杀死了几个敌人,我就有几个耳朵,这个叫“取”。

从右从耳,那么这个耳朵割下来放在哪儿呢?战甲之上又没有口袋,放哪儿呢?嘴里叼着不行,哎,头上一个帽子,把帽子拿下来,把耳朵放进去,戴在头上,这个就很方便了。

所以“最”的意思就是把拿来的东西、取来的东西,集中的放到帽子里,集中在一起都搁在这边,来往里放,这个就叫“最”。所以“最”的意思是集中。

今天我们说“最好”、“最棒”,它的意思就是所有的东西集中起来看,从里面挑一个最好的。要有集中才能够知道“最”。

不把所有的小朋友、不把所有的同学集中起来,我怎么知道谁最棒、谁最聪明呢?对不对?好了,“最”字的上面是一个“冃”字。

还有一个字经常看见,注意了。

上面这个是“冃”,中间这个像“四”一样的东西,诶,好像刚刚讲过,把这个“四”翻过来,“目”字就是一个眼睛,这个就是刚刚讲过的“冃”,眼睛被帽子遮住了。诶,下面怎么还个“又”啊?“又”是一只手的意思,手、眼睛。这个字读作“曼”。

“曼”这个字啊,大家要闭上眼睛,好好体会一下。有一首诗正好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它说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江上一个小船儿,有一个渔翁带着一个大大的斗笠,这个斗笠太大了,这个帽檐儿呢,把自己的眼睛都给遮住了。大家想象一下啊,那么眼睛被遮住以后,鱼儿上钩了你看不见怎么办?这只手出现了,这只手出现了。

这只手把这个帽檐向上顶起,把这个帽檐儿向上推开,这个就叫“曼”。

帽子遮住眼睛,手把帽檐向上托举,这个就是“曼”的意思。

所以“曼”第一个概念表示缓缓的、慢慢的把帽子顶起来。

第二个意思表示扩大的。为什么扩大呀?

大家想想看,你的帽子被顶起来了,我的视线、我能看见的世界是不是就变大了很多呀?好了,这样汉字里包含有慢这个字根的汉字。我相信大家都能够解读了,来看一看竖心旁。草字头。巾字旁。这些曼。到底如何去解释呢?

慢、蔓、幔

讲师:李山川

学习者、笔记整理者:疏雨圆荷

相关文章

  • 嫘祖

    嫘祖 嫘祖,黄帝的元妃,和黄帝生了两个儿子。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造者,即养蚕后把蚕茧...

  • 万邦时代之董狐直笔Ⅱ读《先秦古国志》

    1,中南古国:西陵国。 黄帝之妻嫘祖之故乡。嫘祖发明养蚕,织衣。 2,中南古国: 有莘国——盛产美女和贤人...

  • 先蚕娘娘-嫘祖

    嫘祖,又名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黄帝...

  • 赖辉东《论语史鉴》15.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第21章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求:皮衣也,“裘”的初文,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件毛朝外翻的皮袄,...

  • 中国历史——故事起点(三)嫘祖、共工、女娲

    九、嫘(lei)祖养蚕缫(sao)丝 嫘祖是黄帝的妻子,传说她发明了种桑养蚕的技术,又教会子民养育蚕种、待蚕长大结...

  • 说文解字033@服饰类

    衣:象形,兽皮,以前的衣服没有扣子,直接挂在身上,上衣下裙。裘:有毛且毛朝外的叫裘。 冖:mì,头巾。冃:mào,...

  • 千字文练习打卡---乃服衣裳

    乃服衣裳:仓颉创造了文字,嫘祖教会人们养蚕制锦,裁布做衣。 每日一字,修身修心!

  • 练字打卡 06

    甲骨文 王昌齡《出塞》其一

  • 裘球球球妹力饼-中球/中裘

    #裘球球球妹力饼[1] — 半私设 裘球。 第三次将手中的硬币抛向空中,抬手从空中握住,放下摊开在手心[怎么依...

  • 昌祈公

    昌祈公,昌祈公妻胡氏 阳上嗣孙 裘:裘行 绍:绍宜, 绍家(生陀) 绍栋(东林) 绍柱(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甲骨文学习 | 嫘祖养蚕① 求、裘、球、冃、昌、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zi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