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禹偁《池上作》:穷则独善其身

王禹偁《池上作》:穷则独善其身

作者: 墙头草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8-03 11:12 被阅读0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这句话概括了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这让那些穷尽一生依旧没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人有了一个退处,那就“修身”“齐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道修养好了。北宋名臣王禹偁的一首《池上作》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未遂沧州去,池边弄绿波。

醉浮船底兀,吟绕履痕多。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

“未遂沧州去,池边弄绿波”,我在仕途上不得志,于是到滨水之地归隐,在水边欣赏碧绿的水波荡漾。在首联中,诗人以“未遂”点明归隐的原因,在仕途上不得志,无法实现心中的远大志向,于是归隐“沧洲”。“沧洲”原指滨水的地方,后来常用来指代隐士的居处。因为诗人的归隐之地就在水边,于是“近水岸边先赏景”,能够欣赏到碧波荡漾的美景,这种幽美的景色能够抚慰诗人内心的失意和苦闷。

“醉浮船底兀,吟绕履痕多”,任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我醉卧在高低不平的船舱中。我绕着池塘一边漫步一边吟诗,不觉间留下了很多脚印。颔联承接首联,写自己在归隐之地的闲适生活。诗人归隐之后,没有俗物缠身,于是生活潇洒闲适。醉了,就睡在随波漂浮的小船之上;醒了,就绕着池塘漫步赋诗。诗人截取这两种有代表意义的生活剪影,表现自己在归隐之后闲适安乐的生活状态。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月光照在新近变得花白的头发上,很是思念以前钓鱼时所穿的蓑衣。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由外部世界转向内心情感世界。在月光朗照的夜晚,诗人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可见人生无论穷达,时光总是不饶人的。在如流水的时光面前,诗人做不了什么,只有回忆,他忆起了以前钓鱼时所穿的蓑衣。诗人觉得,这件蓑衣承载着往日安闲的记忆,与眼下的生活是非常契合的。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晚上的清凉让我体会到清幽的意趣,鱼儿嬉戏跃上了圆圆的荷叶之上。在尾联中,诗人以眼前之景收束全诗。夜晚,安坐在池塘之畔,清凉的晚风让诗人从记忆中回到了现实。此时,他体会到了无法言说的乐趣,这种乐趣不足为外人道。正在这时,诗人看到鱼儿嬉戏,甚至跃上了荷叶,如果不是环境幽静,鱼儿们怎会有如此生动活跃的表现呢?诗人以景结情,使诗意含蓄隽永,也表达了自己归隐生活的惬意安恬。

子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在这句话中,孔子并不是要我们不择手段地去追逐“富贵”,而是“君子正道直行”,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追求,如果追求不到,那就不要再勉强了。在这首诗中,诗人的作为正符合孔子的标准。

相关文章

  • 王禹偁《池上作》: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这句话概括了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这让那些穷尽一生依旧没能达到“治国”...

  • 读诗随笔‖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

  • 磨诗(八岁时作)(宋·王禹偁)

    磨诗(八岁时作)(宋·王禹偁)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 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 王禹偁是北宋早期的著名诗人,他...

  • 王禹偁

    晚上散步又看了看银座附近王禹偁的雕像,跟巨野一中的雕像一样都是手抱一本书。 读下面的传记,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白...

  • 王禹偁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

  • 2月22日笔记

    北宋初期文学 柳开,穆修 宋代古文运动先驱 白体 平易晓畅 李昉 徐铉 王禹偁 王禹偁 早年侧重学习白居易的闲适唱...

  • 王禹偁的《后土庙琼花诗》诗词赏析

    王禹偁的《后土庙琼花诗》诗词赏析 枯木 《后土庙琼花诗》 【宋】王禹偁 谁移琪树下仙乡, 二月轻冰八月霜。 若使寿...

  •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

  •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

  • 王禹偁解赏

    济州钜野王禹偁,诗文大家字元之。 家开磨面小作坊,也近农家出身低。 九岁作得文章好,二十九岁中进士。 成武县城作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禹偁《池上作》:穷则独善其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as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