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章,即有规则的文字集合。所以,单字不是文章,组词不是文章。字词之后,都可以称呼为文章。
文字是人类独有的且最有价值的发明,是人类描述世间一切的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赋予的不同含义,人类实现了记忆的跨生命传播,跨时间传承,于是经验得以总结为理论,理论得以指导现实发展,可以说工具的使用使得人类突破了效率的束缚,而文字的发明则使得人类脱离于动物,独占“人类”这一生物分支。
文字不是人类凭空发明,它是声音的可视化表现,当然,现在声音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波纹,有震动,有光效,有图表。然而即便科技如何发展,工具如何先进,文字这一声音的可视化表现形式无疑是最可靠,最易保存,最易传播,也最为经典的方式。
于是我得出本系列文章的第一个结论,文字是声音的符号,用来描述人类的一切事物,并用不同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
似乎这一个结论简单到不用去做结论,它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不是世人所公认的吗?然而请扪心自问,我们一生中有多少事物是那么简单,那么司空见惯,而我们何曾对其思考过,总结过?
大道源于至简,这些至简的问题如果不整理清楚,那么一些大道理便也会令人似懂非懂而忽略其对我们的影响。
既然文字是符号,那么描述一个事物是不是可以任意设计符号呢?比如表示顺序的符号,可以用“一二三”来进行,也可以用“甲乙丙”来进行,也可以用“ABC”来进行。问题来了,是否我们可以任意画出一个符号代表一种事物的描述呢?答案是可以的。只不过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符号去描述,导致的结果是谁也不知道别人的在描述什么,可能即便是自己设计了一套符号,若干时间之后,自己也忘记了自己设计的符号代表什么了。
于是我们需要有一套规则,既每一个人都共同遵守的文字含义表达的规则,这就是“章”。所以文字发明之后,为使得人们可以更好的互相沟通,共同的文字规范就十分重要,所以秦始皇的文字统一的意义不言而喻。而类似《说文解字》这样的字典类工具书的创造,使得即使不同口音的人,在表达各种内容的时候,因为共同遵守文字的章,也能很好的互相沟通交流。
那么大家共同遵守一套文字的章,而使用不同的文字符号呢?结果就是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互不相通了,这就是韩文和日文共同遵守中国文字的章而又各自独立发展自己文字符号之后,各国依然互相表达不畅的原因。相同的原因也是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知道古代发生的众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今天的我们不仅在文字上改变了符号。甚至在章上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阅读古文,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所以,章所代表的就是文字的规则,另外的称呼就是“语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既文字符号的价值在于人们共同遵守相同的符号和语法。符号不同或者语法不同,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和语法相同,发音不同,不影响人们基于文字的沟通。
是的,文字的属性,其一是符号形状,其二是有音对应,其三是代表什么含义,其四是具备的共同规则。有此四种属性,文字便有了所有可用的功能。
文字的功能之一,读写。发明文字,或创造出一个公认的文字会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写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固定下来保存下来。在共同章环境下的人便可以随时随地开启保存的内容并将其读出来。从而了解写入者当时写入时所要表达的内容。
文字的功能之二,记录。有规则有目的的写入便是记录。用利用文字的记录功能可以帮助人类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内容,查阅已发生或已发现。使得事物得以保存,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由于记录方式的不同,记录的规则也有所不同,所以记录内容的详尽程度也有所不同。古人受制于记录方式,发明了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今天的我们记录不仅方便快捷且保存更加容易和长久,所以能够记录下来的内容就更加详尽,丰富,多样。
文字的功能之三,指代。文字是用来模拟声音的,使得声音得以可视化。由此,当我们写上“桌子”,明明你面对的只是两个符号,可你却能够明白桌子所指的实物。这就是指代功能。用“你”这个符号指代正在面对的人,用“我”这个符号指代自己。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去指代各种各样的物体,动作,状态,样式。这样,文字就可以描述世间一切事物。
文字的功能之四,分辨。由于不同事物都可以有对应的文字符号去表述,因此,什么符号表述的是什么事物就很重要,因为这是人们公共遵守的章法。符号越多,可指代的事物就更明确,比如“乐”和“悦”都是表现高兴和开心的事物。但是乐代表的是表现出来的高兴,而悦代表的是放在心里的高兴。当然,字符越多虽然越容易精确的指代具体的事物,使得各种事物的各种状态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然而过多的字符为记忆带来了负担。毕竟常用的字符并不多,很多事物的状态我们不用触及,所以通过有限的字符组合起来,便可以即保障各种事物的各种状态同时又不需要记忆过多的文字。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分辨文字所指,字典等工具书也就是最佳选择。
文字的功能之五,明义。文字的作用是让人清楚的清晰的简明的了解内容的传达,所以,使用文字就应当明确所指。生僻字词,通假字词,多义字词,生义字词,等会阻碍人们通过文字快速且正确的了解内容,含蓄,晦涩,深奥,跳跃的文字或词语的使用,对阅读者的要求便会高很多。所以,越朴实的,越易懂的,越简单的,也就越容易被大众所熟知,也就越容易传播。然而,对于专业领域内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越专业越详尽越深刻越容易成就经典。因此,流行小说的文字使用和说明书的文字使用就是完全不同。
文字的功能之六,沟通。文字的根本目的就是沟通,所以,沟通就是文字的最重要的功能。如何使用文字使得对沟通最有利,或者如何使用文字对阻碍沟通最有利,是文字使用者需要重点注意的。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文字所承载的功能,就是将一个人的声音符号化,可视化,使得其文字更好的表达出去,读取文字的人普通听到文字写入者的亲口表达一般,这便是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是单向沟通。读古文注定是单向沟通,而读书信则有来有往,是两个对应单向沟通构成的双向沟通。
有了文字,便可以以文字作为基础,通过组合形成词汇,文章的形成便有了基础。那么没有“章”法的文字组合叫做什么呢?
文字串或者字符串。文字即符号,所以文字也称字符。很多文字或者横向排列,或者纵向排列,或者其他平面设计中使用的多种排列方式,都可以统称为字符串,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以叫做文字串。毕竟声音是一个一个音发出来的,所以众多字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字一个字串在一起的。
由此,我们得出本文的第三个重要结论,文字是否按章聚合,都可以称呼为字符串或文字串,按指定语法聚合的文字称之为文章,即文章的定义是有规则的文字集合。单字或词语具有独立的且碎片化的含义,因而不归为文章的定义中。
一组文字或词语按照共同约定的章法组合在一起完整的实现表达就是我对文章一词的全部完整正确的定义。那么也就是说,一句话就可以是文章。一首诗也可以是文章。一句俚语或俗语也是文章。至于散文,小说,随笔,故事,日记,行程安排,说明书,论文,笔记,科研材料,法院文书,律法,规章,史书,报告,源代码,等等都是文章。
所以在我这里,文章包含了各种文字序列的多种分类,本文不讨论具体的文章分类。既然文字和组词能够表达各种事物或各种状态,那么就说明文字或组词是碎片化的,需要通过文章的形式进行事物的完整描述,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文章即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又都是文章。这是本文的第四个结论,也是本文花费较大篇幅来描述文字的目的所在。比如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通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武侠世界而不是文章本身。同样我们说明代发生的一切,只需要说明史就足够了。
因为文章具有完整的表达性质,我们就必须明白,一篇文章在表达什么,向什么人表达,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表达的效果如何。接下来,就围绕这四点来讲述我的看法。
一个文章,我们不管这个文章是什么类型,我们首先要明确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诗歌类型的文章一般表达个人情绪,情感,情怀较多。论文类型的文章一般表达研究成果,最新发现,论点分析等。小说类型的文章一般表达儿女情长,家国天下,精神风貌,人生态度,生离死别,人性善恶等等。文章表达什么,就等同于文章的书写者想要说一些什么。那么他说什么,阅读者会听吗?会接受吗?会认同吗?这就引发出第二个角度来看文章。那就是你的文章要向谁表达。
一个医学科研论文不会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写,一部通俗小说不会为日理万机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写。有些文章是普适性的,即通俗文章,所有人只要识字,只要共同在一个语法环境之下,只要肯花费时间去阅读,他都可以明白书写者所要表达的。所以通俗文章具有最大的传播力度,也就最有传播性。想通过文章写作来赚钱的不妨考虑走这一条路。
明确了要表达什么,向谁表达,那么就要注意表达方式了,用一堆文字去表现数学问题,数学专业的人会丢弃一旁。用化学符号和公式去描述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家会乐于翻阅而我会视若天书。
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几点要素:
1、 理解性。
最简单的文字,最柔和的语气,最舒适的排版,最常见的事物,最直白的描述,这是为儿童理解而设计的表达方式。
2、简明性。
一眼识别,清晰明确,无歧义,无冗余,无缀述。这是专业人士的最爱,他们不在乎你整篇文章分多少章节目录,成书有多厚,字号有多小,理论有多深,他们在乎的是你是否把问题摆清楚讲明白,高效率的让专业内的人参考识别。
3、修辞性。
如果把文章比作菜肴,修辞就是色香味。如果把文章比作种子,修辞就是花瓣花蜜。如果把文章比作姑娘,修辞就是服装和粉底。相同的内容,相同的表达对象,不同的修辞手法会让人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写一首浪漫的情诗总比写一个严谨的爱情论更容易俘获妙龄美女的芳心,不是吗?
4、准确性。
无论你想要表达什么,对谁表达,如果你表述不清楚,表意不准确,这对文章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如果你写一篇文章花费一个小时,而读者却需要二十个小时来理解,你懂的。所以,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反感标题党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好了,用不太准确的描述来展现准确性的重要性,相信你懂了。
5、条理性
条理性也可以说是逻辑性,是读者阅读文章的思路。对于小说或者故事来讲,你可以让读者通过不同的思路得到不同的延展空间。而对于科研专著来说,单一且明确的逻辑性就很重要,即写作之时,读者的逻辑跟随作者的逻辑走。这种文章我们可以称之为主动性逻辑。比如使用因为所以,由于以至于,首先其次然后,一二三,上述论断,等等方式,可以使得阅读者放弃自己的阅读思维,而跟随写作者的思维走。对对于小说,故事这样的文章,条理性采取主线支线,主角配角,突出重点,辅助铺垫等方式,使得读者忽略写作者的逻辑而专注于故事情节发展的本身,此时文章的条理性由读者的思维逻辑条理来决定,这种就是文章的被动性逻辑。比如乔峰落下山崖,杨过也落下过山崖,东方不败也落下过山崖,张无忌也落下过山崖。文章的条理性侧重于情节,而能由读者自由延伸无数可能。
最后再来谈一谈文章的效果。文章效果是对文章成功与否的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效果成功的文章加以分析来了解如何达到好的文章效果。
在表达什么,向谁表达,表达方式都具备情况下,一个成熟的文章就完成了。到了该检验文章效果的时候了。如果一篇大作,无人问津,它存在干什么呢?如果一篇大作,反响平平,那是否应该反思呢?
正是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德云社的相声才能给人们哈哈一笑的快感。
正是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繁荣,使得当时欧洲人拥有悠闲自由的生活,他们才有闲情雅致去感叹悲剧小说以收获满满的优越感。
正是医学报告附带大量临床数据所以医生才如获至宝视若良方。
检验德云社的相声剧本写的好不好,用笑声来评价,检验16世纪悲情小说好不好用书店销量来评价,检验医学报告好不好用医生的专业态度来评价。所以文章的效果怎么样,评价的主体是读者对象。
你高考的作文是写给谁看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