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大家现在常用的通讯工具。它能够帮助两个异地的人听到对方的声音,甚至见到对方的样子。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但如果能够通过视频通话,见到父母的样子,和父母说上一句话,在孩子心目中那就是一份爱的满足感。但明明是用来互联两个在异地的手机,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2019年1月17日,河南的一位语文老师,把一名叫做小智的九岁的孩子,写的一篇名为《爸爸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放在了网上,因为内容的确很触动人心,所以老师给了满分。
作文当中这样写道:“爸爸每天都从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儿她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饿了一只三天三夜的恶狼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一样......”
而在文章的最后,孩子对父亲发出了期待和呐喊。
“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我东西换,哪怕是我的命!”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九岁的孩子,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心理斗争,才会把原本应该对父亲本人说的话,放到了作文里面。虽然作文是拿了满分,但在生活中,父亲给小智的陪伴又能拿几分呢?
其实,手机原本就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太过疏远,而用来互联的工具。就相当于最原始的书信一样。我只记得《傅雷家书》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而原本做为书信的替代品,手机从一开始的发短信,打电话,到现在的视频通话,甚至是更加丰富的功能。显然已经超越了我们能够驾驭的范畴。
其实,对于小智而言,需要的只是父亲的陪伴,但从小智的书信中,我们不难看书,原本应该花时间陪伴小智的父亲,陪伴最多的居然是手机。小智并没有在作文中写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会更愿意花时间陪伴手机。当然,仅仅以一个9岁孩子的智力而言,能够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已经是很棒了,我们也不应该去要求小智能够做得更多。
我希望小智的父亲能够亲眼看看孩子的作文,更希望小智的父亲能够阅读到孩子的心声。毕竟,做为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在面对小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陪在自己身边的不应该是手机。
本文出自慧智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